溝 基本解釋
● 溝
- 指農田中用於灌溉排水的水道。《周禮·考工記·匠人》:「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
- 街道旁用於排水的渠道。《漢書·劉屈氂傳》:「死者數萬人,血流入溝中。」
- 護城河。《周禮·夏官·掌固》:「掌脩城郭溝池樹渠之固。」
- 流水道。《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
- 壕溝;坑塹。《墨子·兼愛下》:「轉死溝壑中者。」
- 開鑿溝渠。《左傳·僖公十九年》:「乃溝公宫。」
- 指類似溝槽的結構。宋蘇軾《聚星堂雪》:「歷亂瓦溝裁一瞥。」
- 隔斷;劃分。《左傳·定公元年》:「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
- 山沖;山谷。黃侃《蘄春語》:「今吾鄉謂兩山之間,狹長中容居人,曰池,曰溝。」
- 古代數詞。指極大的數目單位,相當於萬萬穰。《孫子算經》卷上:「萬萬穰曰溝。」
● 溝
- 同「港」。指江河的支流。《集韻·講韻》:「港,水分流也。或作溝。」
● 溝
- 〔溝瞀〕愚昧無知。《荀子·儒效》:「其愚陋溝瞀而冀人之以己為知也。」
英語 ditch, drain, narrow waterway
德語 einhundertquintillionen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32) ,Rille (S),Schützengraben (S),Senke (S),flackern, aushöhlen (V)
法語 fossé,sillon,ravin
溝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溝
名
(2) 同本義 [ditch;i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
溝,水瀆,廣四尺,深四尺。——《說文》
九夫爲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考工記·匠人》
十夫有溝,溝上有畛。——《周禮·遂人》
苟爲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孟子·離婁下》
又如:溝洫(溝澮。田間水道與溝渠);溝洫(田間水道);溝塍(溝渠和田埂)
(3) 泛指水道 [drain;ditch]
水注谷曰溝。——《爾雅》
血流入溝中。——《漢書·劉尾氂傳》
魯以五月起衆爲長溝。——《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兵法曰:「丈五之溝,漸車之水。——晁錯《言兵事疏》
又如:一溝死水;陰溝;萬丈深溝;溝中瘠(指死於溝壑之人);溝防(溝渠和堤防);溝沿(溝渠的邊岸)
(4) 護城河 [moat]
城郭不辨,溝池不拑。——《荀子·議兵》
楚方域以爲城, 江漢以爲溝。——《史記·齊太公世家》
又如:溝郭(城壕。即護城河與城郭);溝門(營門,因舊時軍營前有溝);溝池(城壕。即護城河)
(5) 人工挖掘的戰壕 [trench]。
如:溝墉(城壕與城牆);溝壘(戰壕與堡壘);溝隍(沒有水的城壕);交通溝
詞性變化
◎ 溝
動
(1) 挖溝 [ditch]
鉤,溝也,既割去壟上草,又闢其土,以壅苗根,使壟下爲溝受水潦也。——《釋名》
又如:溝貫(溝通貫穿謂通曉);溝封(築溝洫封疆,以劃分疆界)
常用詞組
溝 國語辭典
-
水道、凹槽。如:「田溝」、「陰溝」、「壕溝」。《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
-
挖通、疏通。《管子·度地》:「地高則溝之,下則隄之,命之曰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