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é

ㄏㄜˊ

部首 皿

部外 4

總筆畫 9

盍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6C7

上下結構

1344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ylf

kibt

gdsl

40102

拼音 hé

注音 ㄏㄜˊ

部首 皿 部外 4總筆劃 9

基本區 76C7筆順 134425221

盇 基本解釋

● 盇

hé ㄏㄜˊ


  1. 同「盍」。

英語 why not? would it not be better to?

【漢典】
【午集中】【皿】 盍·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盍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盇”字頭,请參考“盍”字。)
【午集中】【皿】 盍·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𠀤與盇同。【說文】覆也。【爾雅·釋詁】合也。【易·豫卦】朋盍簪。【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何不也。【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論語】盍各言爾志。

又【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閒,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𧙗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又【韻會】或作蓋。【詩·小雅】蓋云歸處。【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註】夜鳴求旦之鳥。【集韻】與䳚曷鶡𠀤同。

又【集韻】丘蓋切,音嘅。義同。 【字彙補】別作𥂊,非。

【漢典】
【卷五】【血】

盇 《說文解字》

【卷五】【血】
《說文解字》

覆也。从血大。胡臘切〖注〗臣鉉等曰:大,象蓋覆之形。

《說文解字注》

(盇)覆也。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於下,故从大。艸部之葢从盇會意。訓苫,覆之引伸耳。今則葢行而盇廢矣。曷,何也。凡言何不者,急言之亦曰何,是以釋言云曷,盇也。鄭注論語云:盇,何不也。盇古音在十五部,故爲曷之假借,又爲葢之諧聲。今入七、八部。爲閉口音,非古也。从血大聲。此以形聲包會意。大徐刪聲,非也。今胡臘切。其形𣜩變作盍。

【漢典】

盇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ɤ˧˥

客家话 [海陆腔] hap8 [客英字典] hap8 [台湾四县腔] hap8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怗部 ;王力系统:匣母 葉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盇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去」 京津4634合28189「盍」 楚王酓干心鼎戰國晚期集成2794「盍」 望2.46「盍」 說文‧血部「盍」 睡.日乙11「盇」
「去」 佚217合30325「盍」 信2.012
「盍」 包2.254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盍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籺(he2)
    2. 紇(he2)
    3. 荷(he2)
    4. 㭘(he2)
    5. 菏(he2)
    6. 朅(he2)
    7. 翮(he2)
    8. 和(he2)
    9. 盉(he2)
    10. 㗿(he2)
    11. 河(he2)
    12. 䢔(he2)
同部首
    1. 盅
    2. 盧
    3. 盟
    4. 䀂
    5. 盪
    6. 盙
    7. 监
    8. 䀈
    9. 盓
    10. 盃
    11. 䀅
    12. 盆
同筆畫
    1. 眈
    2. 剌
    3. 钝
    4. 洠
    5. 㶫
    6. 釓
    7. 䆖
    8. 首
    9. 赲
    10. 怸
    11. 祚
    12. 䣃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