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割開;劃開 [slit;cut]。如:手剌破了
基本詞義
〈形〉
(1) (會意。從束,從刀。本義:乖戾;違背)
(2) 同本義 [perverse;disagreeable;eccentric and unreasonable]
愎佷遂過曰剌。——《周書·諡法》
不乖剌。——《禮記·禮運》注
至少卿乃教以 推賢進士,無乃與僕私心剌謬乎!——司馬遷《報任安書》
(3) 又如:剌戾(違逆);剌謬(違背;悖謬)
(4) 邋遢 [slovenly;sloppy]。如:剌塔(剌搭,剌達,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爛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寬鬆)
(5) 辣辣。形容燥熱 [hot]。如:剌剌(也作“辣辣”。象聲詞。咬牙聲)
© 漢典
剌 國語辭典
動
違戾、乖張。《漢書·卷六○·杜周傳》:「外戚親屬無乖剌之心,關東諸侯無強大之國。」
動
劃開、割開。如:「剌劃」、「剌開」、「他一不小心,手被剌了一道口子。」
© 漢典
剌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