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zāi

ㄗㄞ

部首 火

部外 3

總筆畫 7

簡體 灾

灾 烖 𡿧 𢦒 𢦔 𢦏 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07D

上下結構

5554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vou

vvf

zduo

22809

拼音 zāi

注音 ㄗㄞ

部首 火 部外 3總筆劃 7

基本區 707D筆順 5554334

通

災 基本解釋

● 災

zāi ㄗㄞ《廣韻》祖才切,平哈精。之部。


  1. 原指自然發生的火災。後泛指各種自然的或人為的禍害。《國語•周語下》:“火無災燀。”《周禮•天官•膳夫》:“天地有災則不舉。”
  2. 焚燒。《漢書•五行志上》:“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宫館。”
  3. 餘燼。《釋名•釋天》:“災,烖也。火所燒滅之餘曰烖,言其於物如是也。”又烛烬。《廣雅•釋詁四》:“災,灺也。”
  4. 罪惡;錯誤。《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災,紀也。”
  5. 指疾病或個人遭遇的不幸。如:招災惹禍;沒病沒災。《公羊傳•莊公二十年》:“大災者何?大瘠也。”

英語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德語 Unglück (S)

【漢典】

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災

災、烖、菑 zāi

名

(1)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狀。小篆從川,表水;從火。水火都是災禍之源。本義:火災)

(2) 同本義 [fire as a disaster]

天火曰烖,從火,哉聲。古文從才,籀文從巛聲。——《說文》。或體災。

大者曰災,小者火。——《公羊傳·襄公九年》

國曰災,邑曰火。——《穀梁傳·昭公九年》

火所燒滅之餘曰烖,言其餘物如是也。——《釋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左傳·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陳災。(陳地發生火災。)——《左傳·昭公九年》

又如:災火(火災);災燀(火災)

(3) 災害,禍患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大烖。——《周禮·司服》。注:「水火爲害。」

禍烖殺禮。——《周禮·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國有大故天烖。——《周禮·大祝》。注:「疫癘水旱也。」

災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災降戾。(戾:猛,兇)——《國語·周語》

又如:災晦(災禍;惡運);災燀(災禍;災難);天災(自然災害);受災(遭受災害);災殃(災難);災兵(戰爭的災難);災疫(指疫癘這種災禍);災時(災變的時間);災疚(禍患疾苦);災毒(禍患);災故(災患);災魔(禍患;災難)

(4) 罪惡 [crime]

災,紀也。——《穀梁傳》。範寧注:「災,謂罪惡;紀,治理也。」

詞性變化


◎ 災 zāi

動

(1) 傷害,使受災害 [injury]

人君失政,天爲異;不改,災其人民;不改,乃災其身也。——《論衡》

(2) 焚燒 [burn]

濫炎妄起,災宗廟,燒宮館。——《漢書》

(3) 另見 zī

常用詞組


災變災害災患災荒災禍災民災難災年災情災區災星災殃
【漢典】

災 國語辭典

災ㄗㄞzāi
名
  1. 水、火、刀兵、荒旱等自然或人為禍害的通稱。如:「水災」、「火災」、「旱災」。《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

  2. 不幸的事。如:「招災惹禍」、「沒病沒災」。

形
  1. 受禍害的。如:「災民」、「災區」。

【漢典】
【巳集中】【火】 災·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災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災·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古文〕𤆎𦸜【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

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 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

又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

又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

【說文】籀文災字。

 

【漢典】
【卷十】【火】

↳烖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災”字頭,请參考“烖”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天火曰烖。从火𢦏聲。灾,或从宀火。𤆎,古文从才。災,籒文从𡿧。祖才切〖注〗𦵰,古文災。

《說文解字注》

(烖)天火曰烖。春秋宣十六年:夏,成周宣謝火。左傳曰: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按經多言災,惟此言火耳。引申爲凡害之偁。十五年傳曰: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妖。民反德爲亂,亂則妖災生。从火,𢦔聲。祖才切。一部。今惟周禮作烖,經傳多借菑爲之。菑或譌爲薔。

(灾)或从宀火。火起於下,焚其上也。

(災)籒文从𡿧。亦會意。亦形聲。

(𤆎)古文从才。形聲。

【漢典】

災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Ąi˥ 唐代读音 tzəi日语读音 WAZAWAI韩语罗马 CAY现代韩语 재越南语 tai

客家话 [海陆腔] zai1 [梅县腔] zai1 coi1 [沙头角腔] zai1 [宝安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语拼音字汇] zai1 [陆丰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粤语 zoi1潮州话 zai1

近代音 精母 皆來韻 平聲陰 哉小空;中古音 精母 咍韻 平聲 烖小韻 祖才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咍部 ;王力系统:精母 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災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灾」 乙959合18741     「𤆎」 說文古文   「災」 「灾」 「災」
「𤆎」 後2.8.18合19622     「災」 說文籀文        
「𡿧」 粹944合28847     「烖」 說文‧火部        
甲骨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灾
烖
𡿧
𢦒
𢦔
𢦏
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栽(zai1)
    2. 賳(zai1)
    3. 烖(zai1)
    4. 㦲(zai1)
    5. 溨(zai1)
    6. 灾(zai1)
    7. 渽(zai1)
    8. 哉(zai1)
    9. 睵(zai1)
    10. 甾(zai1)
    11. 菑(zai1)
    12. 畠(zai1)
同部首
    1. 熧
    2. 燷
    3. 㶣
    4. 熺
    5. 㷵
    6. 㶿
    7. 燶
    8. 焹
    9. 爨
    10. 㶴
    11. 燵
    12. 燨
同筆畫
    1. 沂
    2. 旳
    3. 即
    4. 𠅉
    5. 妋
    6. 忘
    7. 𠔍
    8. 叓
    9. 妧
    10. 夋
    11. 伺
    12. 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