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哉
- 語氣助詞。表示感歎,相當於「啊」。《易•乾》:「大哉,乾元!」
- 語氣助詞。表示肯定語氣,相當於「啊」。《左傳•宣公十一年》:「(申叔時)對日:『猶可辭乎?』王曰:『可哉。』」
- 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於「呢」或「嗎」。《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 語氣助詞。表示測度,相當於「吧」。《書•堯典》:「帝曰:『我其試哉!』」
- 語氣助詞。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吧」。《詩•召南•殷其靁》:「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 助詞。形容詞後綴。《文心雕龍•徵聖》:「是以遠稱唐世,則焕乎為盛,近襃周代,則郁哉可從。」
- 助詞。表示動態,相當於「了」。清翟灝《通俗編•語辭》:「哉,吴俗謂事已然曰哉……猶云『了』。今俗云『住哉』『罷哉』之類,與凡『哉』字有别。」
- 副詞。表示時間,相當於「才」。《書•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 通「烖(災)」。《管子•輕重丁》:「地重投之哉兆。」
- 姓。《萬姓統譜•灰韻》:「哉,見《姓苑》。」
英語 final exclamatory particle
德語 leid
法語 (particule exclamative ou interrogative)
哉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助
(1) (形聲。本義:語氣詞。《說文》:「言之間也。」表感嘆)
(2) 同本義 [alas]
(3) 表示感嘆,相當於「啊」
幸甚至哉。——曹操《步出夏門行》
非人哉。——《世說新語·方正》
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變詐幾何哉。——《聊齋志異·狼三則》
美哉,我少年中國。—— 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遠哉遙遙;快哉此風;命不易哉;誰不爲之痛心哉
(4) 表示肯定語氣,相當於「啊」。
如:敢不畏君王哉;不若雞犬哉
(5) 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於「呢」或「嗎」
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豈獨一琴哉。——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豈主之子孫不必善哉。——《聊齋志異·促織》
豈獨一箸間哉。——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以此爲治,豈不難哉?吾又何能爲哉?
(6) 表示測度,相當於「吧」
我其試哉!——《書·堯典》
又如:我豈有所失哉!
(7) 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吧」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詩·召南》
哉 國語辭典
-
始。《爾雅·釋詁》:「哉,始也。」
-
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如:「何足道哉!」《詩經·邶風·北門》:「天實為之,謂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
表示驚嘆的語氣。如:「大哉中華!」。《文選·宋玉·風賦》:「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
表示悲哀的語氣。如:「嗚呼哀哉!」
-
表示肯定的語氣。《左傳·宣公十一年》:「對曰:『猶可辭乎?』王曰:『可哉。』」
-
吳語。表示事情已經發生。《海上花列傳·第一回》:「比仔從前省得多哉。」同「了 」。
〔古文〕才【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說文】言之閒也。【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書·益稷】禹曰:兪哉。【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論語】無所取材。【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書·武成】哉生明。【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傳】哉,載也。【疏】文王能布
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
哉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