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
- 山嶺上凹處的積水。《説文•水部》:「沈,陵上滈水也。」
- 深。《莊子•外物》:「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慰暋沈屯。」
- 幽隱;深沉。《論衡•書虚》:「夫幽冥之實尚可知,沈隱之情尚可定。」
- 謂程度深。《史記•天官書》:「星色赤黄而沈,所居野大穰。」
- 大;分量重。《文心雕龍•風骨》:「夫翬翟備色,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沈也。」
- 久,時間長。《吕氏春秋•季春紀》:「行秋令,則天多沈陰,淫雨早降。」
- 沉沒;人或物沒入水中。《詩•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楊舟,載沈載浮。」
- 古代祭水神的儀式。因向水中投祭品而得名。《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沈。」
- 降落。唐陳羽《湘妃怨》:「九山沈白日,二女泣滄洲。」
- 沉淪;淪落。晋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
- 低;低下。《吴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皇天祐助,前沉(沈)後揚。」
- 潛伏;隱藏。《國語•周語下》:「氣不沈滯,而亦不散越。」
- 中醫脈象,指脈搏隱伏。《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脈法曰:沈之而大堅,浮之而大緊者,病主在腎。」
- 滅亡;消失。也作「沉」。漢劉向《新序》卷三:「然則荆軻之沉(沈)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 停滯;止息。《國語•周語下》:「為之六閒,以揚沈伏,而黜散越也。」
- 浸染;浸漬。《書•盤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于衆,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 迷戀;沉溺。《釋名•釋言語》:「沈,澹也,澹然安著之言也。」
- 污泥。《説文•水部》:「沈,濁黕也。」
- 陰;暗。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十九首》之一:「紅顔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沈)。」
- 通「淫」。《管子•小匡》:「擇其沈亂者而先政之。」
- 通「湛(ㄓㄢˋ)」。清澈。《淮南子•本經》:「抑微滅瑕,霜文沈居。」
- 古水名。1.即今四川省射洪縣東南的洋溪河,為涪江的支流。《水經注•梓潼水》:「沈水出廣漢縣,下入涪水也。」2.陝西省潏水的別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二•西安府》:「潏水在(西安)府南十里,出南山石鱉谷,亦謂之沉(沈)水。」
● 沈
- 通「瀋」。汁液。《禮記•檀弓下》:「為榆沈,故設撥。」
- 西周諸侯國名。姬姓。一說姒姓。《春秋•文公三年》:「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會晋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
- 古代楚國縣名。《墨子•經下》:「荆之大,其沈淺也。」
- 姓。《通志•氏族略二》:「沈氏,姒姓,子爵。春秋有沈子逞,沈子嘉……子孫以國為氏。」
- 「瀋陽」的「瀋」的簡化字。
● 沈
- 〔沈沈〕宮室深邃貌。《集韻•覃韻》:「沈,沈沈,深邃皃。通作㽎。」
英語 sink, submerge; addicted to; surname
德語 leise, ruhig, still (Adj),Ortsname (S),Shen (Eig, Fam)
法語 (nom de famille)
沈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沈 Shěn
名
(1) 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名 [Shen state]
伐沈。——《左傳·文公三年》。 朱駿聲曰:「 國在今河南汝州汝陽縣東南。定(公)四年蔡滅之。」
(2) 姬姓。一說姒姓。始封之君爲周文王之子季載。在今河南平輿北。公元前506年爲蔡所滅
(3) 水名。瀋水 [Shen River] 舊名小瀋河,俗稱五里河。在遼寧省瀋陽市南。源出縣東哈達嶺觀音閣下,流入渾河,再流至三岔河注入遼河
(4) 姓
詞性變化
◎ 沈
名
(1) 汁 [juice]
瀋,汁也。從水,審聲。——《說文》
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左傳·哀公三年》。釋文:「北土呼汁爲瀋。」
爲榆沈。——《禮記·檀弓》
布絞取沈,以和花汁。——《齊民要術》
又如:沈液(汁液)
(2) 瀋陽市的簡稱 [Shenyang]。
如:遼瀋戰役
常用詞組
沈 國語辭典
【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𠀤音霃。【說文】陵上滈水也。一曰濁黕也。【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前漢·
𠛬法志】山川沈斥。【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莊子·達生篇】沈有履。【註】沈水,汚泥也。
又齊人謂湖曰沈。【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又沒也。【詩·小雅】載沈載浮。【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又以毒沈水也。【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
又五齊之一。【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曰沈齊。【註】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淸酒。
又九天之一。【揚子·太𤣥經】九天,八爲沈天。
又水名。【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註】沈水出廣漢縣。
又實沈,星次也。屬晉分。【左傳·昭元年】參爲晉星,實沈,參神也。
又綠沈,畫工設色之名。【鄴中記】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沈色。【王羲之·筆記】有人以綠沈漆管見遺。【野客叢書】物色之深者皆爲綠沈。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直禁切,音鴆。亦沒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註】沈如字,劉註直䕃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荏切,音審。古國名。【左傳·昭元年】沈姒蓐黃,實守其祀。【註】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廣韻】出吳興。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子孫以國爲氏。
又沈丘,縣名。【廣輿記】屬開封府,古沈子國,隋沈州,唐沈丘。
又【集韻】【正韻】𠀤昌枕切,音瞫。與瀋同。汁也。【禮·檀弓】爲楡沈故設撥。【註】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以播地,於引輴車滑也。
又【集韻】【韻會】徒南切【正韻】徒含切,𠀤音覃。沈沈,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顆頤,涉之爲王沈沈者。【註】應劭曰:沈,長含反。通作潭。亦作㽎。
沈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ən˨˩˦; tʂʰən˧˥ 唐代读音 *djhim shǐm日语读音 SHIZUMU SHIZUMERU韩语罗马 CHIM SIM现代韩语 심 침越南语 đắm
客家话 [客英字典] chim2 shim3 [海陆腔] shim3 chim2 [梅县腔] chim2 chim5 [台湾四县腔] siim3 tsiim2 [东莞腔] sim3 [宝安腔] sim3 | cim2 [客语拼音字汇] cim2 dem4 sim3粤语 cam4 sam2潮州话 〖sim2(sím) [澄海]sing2〗 〖dim5(tîm)[澄海]ding5(tîng)〗
近代音 審母 侵尋韻 上聲 審小空;照母 侵尋韻 去聲 朕小空;中古音 澄母 侵韻 平聲 沈小韻 直深切 三等 開口;澄母 沁韻 去聲 鴆小韻 直禁切 三等 開口;審書母 寢韻 上聲 沈小韻 式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覃部 ;定母 覃部 ;透母 覃部 ;王力系统:定母 侵部 ;定母 侵部 ;書母 侵部 ;
沈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