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ǎo

liú

ㄐㄧㄠˇ

ㄌㄧㄡˊ

部首 水

部外 4

總筆畫 7

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CC5

左右結構

44113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giy|idhy

emf

vgi

31190

拼音 jiǎo liú

注音 ㄐㄧㄠˇ ㄌㄧㄡˊ

部首 水 部外 4總筆劃 7

擴展A 3CC5筆順 4411324

㳅 基本解釋

● 㳅


  1. 同「流」。

英語 (ancient form of 流) to flow, to drift, to circulate, a current, to descend, unstable; weak

【漢典】
【巳集上】【水】 㳅·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㳅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㳅·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玉篇】古文流字。【荀子·王制篇】其㳅長矣。餘詳六畫。

【漢典】
【卷十一】【沝】

↳𣹭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㳅」字頭,请參考「𣹭」字:)
【卷十一】【沝】
《說文解字》

水行也。从沝㐬。㐬,突忽也。

流,篆文从水。力求切〖注〗𣻤。

《說文解字注》

(𣹭) 水行也。从沝㐬。 會意。力求切。三部。 㐬,突忽也。 㐬之本義謂不順忽出也。引申爲突忽,故流从之。

(流) 篆文从水。 流爲小篆,則𣹳爲古文、籒文可知。此亦二上之例也。或問曰:何不以流涉入水部,而附𣹳𣻣爲重文乎。曰:如是,則沝無所附。沝不附水部之末而爲部首者,以配屾部也。

【漢典】

㳅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剿(jiao3)
    2. 燞(jiao3)
    3. 徺(jiao3)
    4. 绞(jiao3)
    5. 角(jiao3)
    6. 撟(jiao3)
    7. 煍(jiao3)
    8. 剼(jiao3)
    9. 臫(jiao3)
    10. 䠛(jiao3)
    11. 脚(jiao3)
    12. 䢪(jiao3)
    13. 飀(liu2)
    14. 蒥(liu2)
    15. 刘(liu2)
    16. 旒(liu2)
    17. 䶉(liu2)
    18. 䗜(liu2)
    19. 瑠(liu2)
    20. 蓅(liu2)
    21. 麍(liu2)
    22. 硫(liu2)
    23. 镠(liu2)
    24. 媹(liu2)
同部首
    1. 濠
    2. 淗
    3. 㳀
    4. 浐
    5. 瀀
    6. 潂
    7. 汑
    8. 淍
    9. 㶂
    10. 涤
    11. 灎
    12. 滦
同筆畫
    1. 𠇿
    2. 㳊
    3. 䢺
    4. 𠇟
    5. 㰝
    6. 𠀩
    7. 呏
    8. 苎
    9. 呋
    10. 纬
    11. 劭
    12. 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