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iào

jiào

ㄒㄧㄠˋ

ㄐㄧㄠˋ

部首 木

部外 6

總筆畫 10

挍 𤲽 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821

左右結構

123441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uqy|sury

dyck

fsoo

40948

拼音 xiào jiào

注音 ㄒㄧㄠˋ ㄐㄧㄠˋ

部首 木 部外 6總筆劃 10

基本區 6821筆順 1234413434

常 通 標

校 基本解釋

● 校

jiào ㄐㄧㄠˋ《廣韻》古孝切,去效見。宵部。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統稱。《説文•木部》:「校,木囚也。」
  2. 柵欄。《周禮•夏官•校人》:「六廄成校,校有左右。」
  3. 古代軍隊的一種建制。亦指軍營。《戰國策•中山策》:「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將而伐趙。」
  4. 古代的軍職級別。《商君書•境内》:「軍爵,自一級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士。」
  5. 比較;相比。《孫子•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6. 計較;考慮。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笋》:「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7. 報復。《論語•泰伯》:「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
  8. 抗爭,抵抗。《韓非子•外儲説右上》:「臣乘君則主失威,下尚校則上位危。」
  9. 訂正;考訂。如:校對;校讎。《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10.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
  11. 計算;査點。《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巨萬,貫朽而不可校。」
  12. 相交;交往。唐張籍《送楊州判官》:「征南幕裏多賓客,君獨相知最校深。」
  13. 病癒。唐張籍《患眼》:「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生。」

● 校

xiào ㄒㄧㄠˋ《廣韻》胡教切,去效匣。宵部。


  1. 學校。如:校址;校慶。《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
  2. 現代軍隊中低於將、高於尉的軍銜。如:上校;中校。
  3. 通「效」。仿效。《管子•牧民》:「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
  4. 姓。《萬姓統譜•效韻》:「校,《周禮》校人之後。唐校桀,天竇中河南士曹。」

● 校

jiăo ㄐ〡ㄠˇ《集韻》吉巧切,上巧見。宵部。


  1. 顏色的一種,似綠。《大戴禮記•夏小正》:「校也者,若緑色,然婦人未嫁者衣之。」
  2. 通「絞」。疾,快。《周禮•考工記•廬人》:「𣪠兵同强,舉圍欲細,細則校。」

● 校

qiāo ㄑ〡ㄠ《集韻》丘交切,平肴溪。宵部。


  1. 通「骹」。器物的腳、腿。《儀禮•士昬禮》:「主人拂几授校。」

英語 school; military field officer

德語 gleichsetzen, vergleichen ,einen Text , Abschrift , Kopie mit dem Original vergleichen (V, Lit)​,justieren, korrigieren, etw. ins Rechte rücken (V)​,kollationieren, Korrektur lesen und Fehler berichtigen (V, Lit)​,kontrollieren, einen Text mit dem Original prüfen (V, Lit)​,sich mit jdn. messen (V)​,Schule (S)

法語 école,officier supérieur,vérifier,réviser

【漢典】

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校 jiào

名

(1) 古代刑具。枷械的統稱 [fetters]

校,木囚也。從木,交聲。——《說文》

屨校滅趾。——《易·噬嗑》。

何校滅耳。注:「若今枷項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體。——《新唐書》

(2) 柵欄 [railing]

天子校獵。——《漢書·司馬相如傳》。注:「以木相貫穿,總爲欄校,遮止禽獸而獵取之。」

又如:校獵(用木欄遮阻而獵取禽獸。校:木欄)

(3) 校樣 [proof]。

如:一校;二校

(4) 「校人」的省稱。養馬官 [horsekeeper official taking charge of horsekeep]

六廄成校。——《周禮·校人》

校正屬焉。——《左傳·成公十八年》。注:「主馬官。」

又如:校人(周禮官名。馬官之長)

(5) 古代軍營的一種建制。亦指「軍營」 [barrack]

常護軍傅校獲王。——《漢書·衛青傳》。注:「校者,營壘之稱。」

五校大夫。——《戰國策·中山策》。注:「軍營也。」

又如:校隊(古時軍隊的編制單位。亦指部隊,隊伍);校聯(謂營壘相聯);校騎(騎兵隊伍);校壘(營壘)

詞性變化


◎ 校 jiào

動

(1) 訂正,改正[文字中的錯誤] [proofread]

校,度也。——《廣雅》

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漢書·張安世傳》

年逾八十,猶乎自校書。——陳壽《三國志》

又如:校稿子;校一本書;校書(校對勘正書中的訛誤;古代還指有文才的妓女);校理(校勘書籍而加以整理;唐宋官名。掌理校勘整理袐府藏書之事);校綴(將散佚的書籍加以校對整理,連綴在一起)

(2) 考覈,考察 [examine;check]

比校民之有道者。——《國語·齊語》

以實校之。——《資治通鑑》

又如:校度(考察衡量);校官(古代專司探察情事的官吏);校事(三國時魏、吳均設校事,爲皇帝刺探臣民的言行);校比(調查戶口、財物;考覈評定);校貫(核點經費);校數(數計)

(3) 較量 [contest]

校武票禽。——揚雄《長楊賦》

不與諸弟校競。——李延壽《北史》

又如:校兵(交戰);校武(考較武藝);較勇(較量勇力);校埒(比武場);校射(比試射技和武藝);校能(比試才藝);校棋(切磋棋藝)

(4) 對抗;抗衡 [oppose;resist]

韓 魏之強,足以校於 秦。——《史記》

而與奧同盟之 德國,示威脅 俄, 俄不敢校,而 塞卒吞聲。—— 梁啓超《歐戰蠡測》

(5) 計較;考慮 [fuss about]

犯而不校。——《論語》

其間得失何足校。——宋· 歐陽修《寄聖俞》

又如:校怨(計較怨仇);校計(猶計較);校競(猶計較);校短推長(校短量長。謂衡量別人的長處和短處)

(6) 裝飾 [decorate]。

如:校飾(裝飾);校具(裝飾的物品);校體(裝扮自己)

(7) 計算 [calculate]。

如:校計(計算,覈算)

(8) 另見 xiào

常用詞組


校測校場校飭校次校點校訂校對校改校覈校勘校驗校樣校椅校閱校正校注校準
 

基本詞義


◎ 校 xiào

名

(1) (形聲。從木,交( jiào )聲。( jiào )本義: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2) 學堂,學校 [school;college;university]

校,教學之宮。——《集韻》

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

鄭人遊於幺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注:「 鄭國謂學爲校。」

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漢書·平帝紀》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孟子》

又如:校序(古代稱學校);校室(古代鄉里的公共教育場所);校學(學校)

(3) 在將之下尉之上的軍官 [field officer]。

如:校官

常用詞組


校服校歌校官校規校花校徽校勘校慶校舍校訓校醫校友校園校長
【漢典】

校 國語辭典

校ㄒㄧㄠˋxiào
名
  1. 施教求學的地方。如:「學校」、「補校」、「夜校」。

  2. 中級軍官的名稱,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3. 姓。如唐代有校桀。

校ㄐㄧㄠˋjiào
動
  1. 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2. 較量、計較。如:「校力」、「校量」。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3. 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4.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

  5. 計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漢典】
【辰集中】【木】 校·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校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校·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古文〕𨬛𤲽【唐韻】【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居效切,𠀤音敎。【說文】木囚也。【徐曰】校者,連木也。【易·噬嗑】屨校滅趾。【疏】謂梏其行,卽械也。

又角也,報也。【論語】犯而不校。

又考校。【禮·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又比校。【周禮·天官】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疏】使知善惡足否也。

又檢校。【前漢·食貨志】貫朽而不可校。

又遮木以闌禽獸曰校。【漢成帝紀】大校獵。

又訂書曰校。【前漢·劉向傳】詔向校中五經秘書。

又【小爾雅】戰交曰校。

又【唐韻】【韻會】胡敎切【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𠀤音效。學宮名。夏曰校。校者,敎也,鄕學爲校。【左傳·襄三十一年】鄭人游于鄕校,以論執政。【前漢·平帝紀】郡國曰學,侯國曰校。

又支木爲欄格以養馬曰校。【周禮·夏官·校人之職】六廏成校,校有左右,爲十二閑。

又軍部有闌格者亦曰校。【前漢·百官表】司隷校尉,城門校尉。【𠛬法志】內增七校。【釋名】校,號也。將帥號令之所在也。

又姓。【統譜】唐校傑,天寶中士曹。

又【集韻】吉巧切【韻會】【正韻】古巧切,𠀤音絞。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

又【集韻】【類篇】𠀤何交切,音肴。枋也。豆中央直者爲校。【禮·祭統】夫人薦豆執校。

又【集韻】下巧切,音骹。几足也。俎几之下橫木爲足者。【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註】胡飽切。

又【集韻】丘交切,音敲。義同。

【漢典】
【卷六】【木】

校 《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囚也。从木交聲。古孝切

《說文解字注》

(校)木囚也。囚,繫也。本囚者,以木羈之也。易曰:屨校滅趾,何校滅耳。屨校,若今軍流犯人新到箸木鞾。何校,若今犯人帶枷也。此字似當與下文械杽等篆爲伍矣。周禮校人注曰:校之言挍也。主馬者必仍挍視之。挍人,馬官之長。按此引伸假借之義也。陸德明曰:比挍字當從手㫄。張參五經文字手部曰:挍,經典及釋文或以爲比挍字。案字書無文。張語正謂說文無從手之挍也。故唐石經考挍字皆從木,用張說也。但訂以周禮鄭注,則漢時固有從手之挍矣。比挍字,古葢無正文。較榷等皆可用。從木交聲。古孝切。二部。

【漢典】

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ɑu˥˧; tɕiɑu˥˧ 唐代读音 gàu hàu日语读音 KASE KURABERU KANGAERU韩语罗马 KYO HYO现代韩语 교越南语 đắng hiệu

客家话 [沙头角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台湾四县腔] gau3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au4 [海陆腔] gau3 gau5 [梅县腔] gau3 [陆丰腔] gau5 [梅县腔] gau3粤语 gaau3 haau6潮州话 hao6(hău) ga3(kà)

近代音 曉母 蕭豪韻 去聲 孝小空;見母 蕭豪韻 去聲 窖小空;中古音 匣母 效韻 去聲 效小韻 胡敎切 二等 開口;見母 效韻 去聲 敎小韻 古孝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豪部 ;匣母 豪部 ;王力系统:見母 宵部 ;匣母 宵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校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校」 焂戒鼎西周晚期新收1007頁「校」 說文‧木部「校」 睡.效56「校」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挍
𤲽
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咲(xiao4)
    2. 䕧(xiao4)
    3. 誟(xiao4)
    4. 嘋(xiao4)
    5. 䴛(xiao4)
    6. 敩(xiao4)
    7. 斆(xiao4)
    8. 哮(xiao4)
    9. 肖(xiao4)
    10. 㔅(xiao4)
    11. 俲(xiao4)
    12. 孝(xiao4)
    13. 醮(jiao4)
    14. 較(jiao4)
    15. 呌(jiao4)
    16. 䪒(jiao4)
    17. 酵(jiao4)
    18. 藠(jiao4)
    19. 滘(jiao4)
    20. 獥(jiao4)
    21. 覚(jiao4)
    22. 较(jiao4)
    23. 窌(jiao4)
    24. 趭(jiao4)
同部首
    1. 欏
    2. 枹
    3. 橄
    4. 桤
    5. 槻
    6. 杦
    7. 槷
    8. 樨
    9. 桼
    10. 欘
    11. 榌
    12. 櫦
同筆畫
    1. 莸
    2. 宺
    3. 㤶
    4. 㙀
    5. 栟
    6. 家
    7. 訐
    8. 畘
    9. 珠
    10. 虔
    11. 莵
    12. 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