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ē

ㄎㄜ

部首 木

部外 5

總筆畫 9

𣝺 舸 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7EF

左右結構

12341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skg

dmnr

faj

41920

拼音 kē

注音 ㄎㄜ

部首 木 部外 5總筆劃 9

基本區 67EF筆順 123412512

通 標

柯 基本解釋

● 柯

kē ㄎㄜˉ


  1. 斧子的柄:斧~。
  2. 草木的枝莖:交~錯葉。
  3. 姓。

英語 axe-handle; stalk, bough; surname

德語 eindämmen, Stängel (S)​,Ke (Eig, Fam)

法語 branche,rameau

【漢典】

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柯 kē

名

(1) (形聲。從木,可聲。本義:斧柄)

(2) 同本義 [axe-handle,helve]

柯,斧柄也。——《說文》

柯,柄也。——《廣雅》

今若大其柯。——《國語·晉語》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詩·豳風·伐柯》。毛傳:「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規);柯長三尺

(4) 古長三尺之稱。引申爲法則 [rule]

柯,法也。——《爾雅》

(5) 又如:柯亭(法則、法度)

(6) 樹枝 [branch]

橫柯上蔽。——《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7) 又如:柯枝(枝條);柯條(枝條);柯葉(枝葉);柯幹(枝幹)

(8) 柯屬植物的泛稱。常綠喬木,實爲長卵形,外有硬殼 [pasania cuspidata]

【漢典】

柯 國語辭典

柯ㄎㄜkē
名
  1. 斧柄。《說文解字·木部》:「柯,斧柄。」《國語·晉語八》:「今若大其柯,去其枝葉,絕其本根,可以少聞。」三國吳·韋昭·注:「柯,斧柄,所操以伐木。」

  2. 樹枝。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疏,世罕其比。」唐·李白〈南軒松〉詩:「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3. 殼斗科石櫟屬植物的通稱。常綠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狀。夏季開花,單性,雌雄同株。果實為堅果,隔年成熟,可供熟食。木材堅實,為建築、造船等的優良用材。

  4. 姓。如宋代有柯夢得。

【漢典】
【辰集中】【木】 柯·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柯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柯·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歌。【說文】斧柄也。【詩·豳風】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周禮·冬官考工記】柯長三尺。

又【倉頡篇】柯屬,槍梢也。

又【爾雅·釋詁】柯,法也。

又枝也。【謝靈運·鄴中集詩】傾柯引弱枝。

又草莖也。【張衡·西京賦】濯靈芝以朱柯。

又【方言】盂謂之柯。

又木名。【廣志】柯木出廣南山谷閒,波斯家用爲船舫。

又齊地名。【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盟于柯。

又姓。【韻會】吳公子柯隆之後。

又叶于希切,音衣。【黃庭經】丹靑紫條翠靈柯,七蕤玉籥閑兩扉。蕤原字上从八作,不从艸。

【漢典】
【卷六】【木】

柯 《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斧柄也。从木可聲。古俄切

《說文解字注》

(柯)斧柄也。見豳風毛傳。考工記曰。一欘有半謂之柯。注云。伐木之柯。柄長三尺。又廬人注曰。齊人謂柯斧柄爲椑。按柯斧者、大斧也。柯之假借爲枝柯。從木。可聲。古俄切。十七部。

【漢典】

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ɤ˥ 唐代读音 gɑ日语读音 E韩语罗马 KA现代韩语 가

客家话 [梅县腔] ko1 [海陆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沙头角腔] h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宝安腔] ko1粤语 o1潮州话 ko1(kho) <姓>gua1(kua)

近代音 見母 歌戈韻 平聲陰 歌小空;中古音 見母 歌韻 平聲 歌小韻 古俄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歌部 ;王力系统:見母 歌部 ;

吴语 赣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柯」 春成侯盉戰國晚期上博八「柯」 說文‧木部「柯」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𣝺
舸
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铪(ke1)
    2. 醘(ke1)
    3. 砢(ke1)
    4. 牱(ke1)
    5. 痾(ke1)
    6. 礚(ke1)
    7. 鉿(ke1)
    8. 疴(ke1)
    9. 犐(ke1)
    10. 磕(ke1)
    11. 棵(ke1)
    12. 稞(ke1)
同部首
    1. 㮉
    2. 植
    3. 棲
    4. 杳
    5. 朱
    6. 椉
    7. 櫶
    8. 櫬
    9. 核
    10. 㯌
    11. 栐
    12. 柟
同筆畫
    1. 茽
    2. 𠒏
    3. 茠
    4. 䢕
    5. 衍
    6. 耏
    7. 峎
    8. 䧊
    9. 㧪
    10. 郣
    11. 盃
    12. 䀗
初中古詩詞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