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xié

jiā

ㄒㄧㄝˊ

ㄐㄧㄚ

部首 手

部外 7

總筆畫 10

簡體 挟

夾 抸 挟 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33E

左右結構

12113434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dww

qkoo

dgoo

54088

拼音 xié jiā

注音 ㄒㄧㄝˊ ㄐㄧㄚ

部首 手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633E筆順 1211343434

通

挾 基本解釋

● 挾

xié ㄒ〡ㄝˊ《廣韻》胡頰切,入帖匣。又《集韻》檄頰切。 盍部。


  1. 夾持,夾在腋下或指間。《説文•手部》:「挾,俾持也。」《儀禮•鄉射禮》:「凡挾矢於二指之間橫之。」
  2. 脅持;挾制。《戰國策•秦策一》:「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
  3. 從旁鉗住;依傍。《釋名•釋姿容》:「挾,夾也。在傍也。」《後漢書•班固傳》:「挾鄷霸,據龍首。」
  4. 護衛;輔佐。《後漢書•劉陶傳》:「宜還本朝,挾輔王室。」
  5. 握持;操持。《楚辭•九歌•國殇》:「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6. 依恃;倚仗。《孟子•萬章下》:「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7. 攜帶;帶領。三國魏曹丕《短歌行》:「翩翩飛鳥,挾子巢棲。」
  8. 夾雜;夾帶。《抱朴子•外篇•博喻》:「瓊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
  9. 隱藏;懷藏。《莊子•齊物論》:「旁日月,挾宇宙。」

● 挾

jiā ㄐ〡ㄚ《集韻》訖洽切,入洽見。盍部。


  1. 同「夾」。夾取;夾住。《舊五代史•盧文紀傳》:「旭旦以筋挾之,首得文紀之名。」
  2. 通「浹」。通達;和洽;周遍。《詩•大雅•大明》:「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3. 通「梜」。筷子。《管子•弟子職》:「右執挾匕。」
  4. 姓。《姓觸•洽韻》:「挾,《姓考》云,曹挾之後。」

英語 clasp under arm; hold to bosom

德語 nötigen, zwingen

法語 tenir sous le bras,forcer,contraindre,tenir entre

【漢典】

挾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挾

挾 xié

動

(1) (形聲。從手,夾聲。本義:用胳膊夾住)

(2) 同本義 [hold sth. under the arm]

挾,俾持也。——《說文》

挾其槍。刈耨鑮。——《國語·齊語》

右掖曰挾。——《管子·小匡》注

挾經秉枹。——《國語·吳語》

何馮弓挾矢。——《楚辭·天問》

左挾彈,右攝丸。——《戰國策》

挾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騎馬挾矢。——明· 魏禧《大鐵椎傳》

操刀挾盾。——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挾匕首。——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腋下挾着一本書;挾槍;挾弓;挾尺

(3) 挾制 [coerce]

今有奸雄曹操,挾寡人行勢,當識也。——《三國志平話》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三國志·諸葛亮傳》

挾天子以徵四方。——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挾東宮二王。——明· 顧炎武《復庵記》

將挾兵力。——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挾養(挾制豢養);挾撓(挾制擾亂);挾今;要挾

(4) 懷抱,懷有 [harbor]

挾持私慮(懷着個人打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又如:挾仇(心懷仇恨);挾私(心懷私念);挾忿,挾怨;挾策(胸 懷計謀);挾義(懷持正義);挾奸(心懷奸計);挾嫌;挾恨

(5) 攜帶 [carry]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又如:挾冊(攜帶書籍);挾策(手拿書本);挾子巢棲

(6) 佔有,擁有 [possess;own]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戰國策》

(7) 倚仗,依恃 [depend on]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孟子》

又如:挾依,挾恃(依仗);挾勢(依仗權勢)

(8) 隱藏 [hide]。

如:挾藏(私藏);挾書(私藏書籍)

(9) 夾雜;夾帶 [be mixed up with]

瓊珉山積,不能無挾瑕之器。——《抱朴子·外篇》

(10) 輔佐,從旁協助 [assist]

挾,輔也。——《廣雅》

又如:挾佐;挾贊(輔佐);挾輔

(11) 攙扶 [support]

挾澄源。——《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挾予以登。

常用詞組


挾持挾帶挾細拿粗挾制
【漢典】

挾 國語辭典

挾ㄒㄧㄝˊxié
動
  1. 夾在腋下、懷夾。《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

  2. 從旁箝夾。《文選·王粲·登樓賦》:「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3. 脅持。如:「要挾」。《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挾天子而令諸侯。」《水滸傳·第三六回》:「若是如此來挾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

  4. 持握、持有。《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5. 倚仗、倚持。如:「挾恃」。《孟子·萬章下》:「不挾長,不挾貴。」清·洪昇《長生殿·第三○齣》:「況且弟兄姊妹挾勢弄權,罪惡滔天。」

  6. 夾帶、夾雜。宋·辛棄疾〈浣溪沙·梅子熟時到幾回〉詞:「晚雲挾雨喚歸來。」

  7. 懷藏、隱藏。如:「挾怨」。《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秦繼其後,獨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學,不得挾書。」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挾這讎氣,朦朧奏過聖人,要標取我的首級。」

挾ㄐㄧㄚˊjiá
動
  1. 通達。《詩經·大雅·大明》:「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2. 夾取。《莊子·駢拇》:「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舊五代史·卷一二七·周書·盧文紀傳》:「旭旦以箸挾之,首得文紀之名。」通「夾」。

形
  1. 周匝、周遍。《荀子·禮論》:「於是其中焉方皇周挾,曲得其次序,是聖人也。」唐·楊倞·注:「浹,匝也。」

挾ㄒㄧㄚˊ​xiá
  1. (一)​之又音。

【漢典】
【卯集中】【手】 挾·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挾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挾·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𠀤音協。【說文】俾持也。【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詩·大雅】旣挾四鍭。【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

又【爾雅·釋言】藏也。【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又【廣韻】懷也,護也。【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又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

又【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

又【集韻】尸牒切,音蜨。亦持也。【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又【集韻】訖洽切【正韻】古洽切,𠀤與夾同。亦持也。

又【集韻】【韻會】𠀤子洽切,音啑。

又【集韻】吉協切,音頰。

又作荅切,音匝。義𠀤同。或作抸。

又【集韻】【韻會】𠀤卽協切。與浹通。【詩·大雅】使不挾四方。【傳】挾,達也。【疏】挾者,周匝之義,故爲達。【周禮·天官·大宰】縣治象之灋于象魏,挾日而斂之。【註】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釋文】又作浹。【荀子·禮論篇】方皇周挾。【註】挾讀爲浹。匝也。

又【正韻】卽涉切,音接。義同。

【漢典】
【卷十二】【手】

挾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俾持也。从手夾聲。胡頰切

《說文解字注》

(挾)俾持也。俾持,謂俾㚒而持之也。亦部㚒下曰:盜𥨸褱物也。俗謂蔽人俾㚒。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如今人言懷挾也。孟子挾貴、挾賢、挾長、挾有勳勞、挾故。此皆本義之引申,音胡頰切。若詩禮之挾矢、周禮之挾日,音皆子協反。挾日,干本作帀日。左傳作浹,謂十日徧也。禮注:方持弦矢曰挾。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皆自其交會處言之。古文禮挾皆作接。然則接矢爲本字。挾矢爲叚借字與。从手㚒聲。各本作夾聲,篆體亦从二人,今皆正。从二入,以形聲中有會意也。胡夾切。八部。

【漢典】

挾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ɛ˧˥; tɕiĄ˥ 日语读音 HASAMU韩语罗马 HYEP现代韩语 협越南语 xáp

客家话 [梅县腔] hiap8 giap8 kiap8 [台湾四县腔] hiap8 kiap8 giap8 [客英字典] hiap8 kiap8 giap7 [海陆腔] hiap8 kiap8 giap8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hiab6 kiab6 [宝安腔] gap7 hiap8 giap8 [陆丰腔] kiap8粤语 haap6 hip6

近代音 曉母 車遮韻 入聲作平聲 協小空;中古音 匣母 怗韻 入聲 協小韻 胡頰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怗部 ;精母 怗部 ;匣母 怗部 ;王力系统:匣母 葉部 ;精母 葉部 ;匣母 葉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挾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挾」 說文‧手部「挾」「挟」 「挾」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夾
抸
挟
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䡡(xie2)
    2. 㩪(xie2)
    3. 䙽(xie2)
    4. 嚡(xie2)
    5. 䙎(xie2)
    6. 㖿(xie2)
    7. 讗(xie2)
    8. 奊(xie2)
    9. 熁(xie2)
    10. 䁯(xie2)
    11. 勰(xie2)
    12. 劦(xie2)
    13. 犌(jia1)
    14. 㹢(jia1)
    15. 枷(jia1)
    16. 宊(jia1)
    17. 拁(jia1)
    18. 鴐(jia1)
    19. 耞(jia1)
    20. 珈(jia1)
    21. 㔖(jia1)
    22. 抸(jia1)
    23. 泇(jia1)
    24. 嘉(jia1)
同部首
    1. 㧉
    2. 捺
    3. 抔
    4. 挔
    5. 擰
    6. 扨
    7. 搋
    8. 捅
    9. 捫
    10. 撋
    11. 㩵
    12. 摃
同筆畫
    1. 眧
    2. 訑
    3. 晇
    4. 𠀽
    5. 埊
    6. 较
    7. 𠋟
    8. 莕
    9. 唤
    10. 㟔
    11. 窇
    12. 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