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āng

ㄍㄤ

部首 手

部外 10

總筆畫 13

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43

左右結構

121121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amy

qmbc

dblo

51086

拼音 gāng

注音 ㄍㄤ

部首 手 部外 10總筆劃 13

基本區 6443筆順 1211212511134

摃 基本解釋

● 摃

gāng ㄍㄤˉ


  1. 同「扛」。明凌濛初《識英雄紅拂莽擇配》第三折:「多排下,俏一似待査盤的庫藏,將發摃的官衙。」
【漢典】
【卯集中】【手】 扛·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扛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摃」字頭,请參考「扛」字。)
【卯集中】【手】 扛·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雙切,音杠。【說文】橫關對舉也。【史記·項羽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韓愈·贈張籍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又【集韻】【正韻】𠀤居郞切,音岡。亦舉也。與掆同。或作抗。

又【集韻】虎項切。與𢴦同。荷擔也。詳𢴦字註。 【韻會】通作𢱫。

【漢典】
【卷十二】【手】

↳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摃」字頭,请參考「扛」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橫關對舉也。从手工聲。古雙切〖注〗與掆同找,或作抗。又與𢴦同。《韻會》通作𢱫。

《說文解字注》

(扛)横關對舉也。以木横持門戶曰關。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項羽力能扛鼎,謂鼎有𠕪,以木横貫鼎耳而舉其㒳耑也。卽無横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卽兩人以横木對舉一物亦曰扛。字林:捎、掆,舁也。匡謬正俗曰:音譌。故謂扛爲剛。有造掆字者,故爲穿𨯳也。西京賦作𧢸鼎,𧢸卽䚗。魏大饗碑作䚗鼎。䚗者,扛之叚借字也。从手工聲。古雙切。九部。

【漢典】

摃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ɑŋ˥

粤语 gong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摃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堈(gang1)
    2. 犅(gang1)
    3. 掆(gang1)
    4. 杠(gang1)
    5. 钢(gang1)
    6. 疘(gang1)
    7. 碙(gang1)
    8. 刚(gang1)
    9. 㭎(gang1)
    10. 罁(gang1)
    11. 罡(gang1)
    12. 棡(gang1)
同部首
    1. 抉
    2. 抿
    3. 撹
    4. 攜
    5. 挬
    6. 抨
    7. 㩑
    8. 㧋
    9. 抑
    10. 㨃
    11. 摗
    12. 抗
同筆畫
    1. 䞐
    2. 㑼
    3. 滶
    4. 䯅
    5. 䇽
    6. 䁄
    7. 墎
    8. 褂
    9. 𠍓
    10. 筞
    11. 盝
    12. 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