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ò

guā

ㄎㄨㄛˋ

ㄍㄨㄚ

部首 手

部外 6

總筆畫 9

佸 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2EC

左右結構

121312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tdg

qhjr

dmi

52064

拼音 kuò guā

注音 ㄎㄨㄛˋ ㄍㄨㄚ

部首 手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62EC筆順 121312251

常 通 標

括 基本解釋

● 括

kuò ㄎㄨㄛˋ


  1. 扎,束:~發(束起頭髮)。~約肌。
  2. 包容:包~。概~。總~。囊~。

● 括

guā ㄍㄨㄚˉ


  1. 榨取,搜求:搜~(亦作「搜刮」)。

英語 include, embrace, enclose

德語 einschließen, beifügen

法語 lier,attacher,mettre en faisceau,inclure

【漢典】

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括 kuò

動

(1) (形聲。本義:結,扎束)

(2) 用繩或帶子結紮,捆束 [tie]

括,絜也。——《說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結也。」

括,約束也。——《韓詩章句》

衛北宮括。——《左傳·襄公三十年》。注:「子結。」

羌人括領。——《淮南子·齊俗》

內狼於囊,遂括囊口。(內:納。)——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括囊(結紮袋口);括髮(束髮);括結(結紮;捆縛);括約肌

(3) 引申爲約束 [restrain]

以禮括其君,使人於善也。——《孔叢子》

(4) 阻滯;閉塞 [block]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易·繫辭下》

(5) 包容,包括[include]

囊括四海。——賈誼《過秦論》

又如:總括;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

(6) 搜求 [search for]

時大括人爲軍士。——《北史·孫搴傳》

又如:括次(搜求比次);括索(搜索;探索);括責(搜求);括率(搜刮;聚斂);括取(搜刮,掠奪);括刷(搜刮)

(7) 徵購 [purchase by the state]。

如:括市(徵購;蒐購);括買(徵購;蒐購);括糴(徵購民間餘糧)

(8) 徵集 [collect]。

如:括兵(徵兵);括馬(謂徵集兵馬);括集(徵集)

(9) 彙集 [converge]

日之夕矣,中羊下括。——《詩·衛風·君子于役》

又如:括撮(會聚);括總(會集在一起;總括)

詞性變化


◎ 括 kuò

名

(1) 法 [law]

(2) 箭的末端 [end of a arrow]

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又如:括羽(箭末羽毛);括蔽(謂箭穿蔽體之物);括鏃(箭鏃)

常用詞組


括毒括號括弧
【漢典】

括 國語辭典

括ㄍㄨㄚguā
動
  1. 捆束、收攏。《禮記·喪大記》:「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明·謝良《中山狼傳》:「入狼於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

  2. 包含。如:「總括」、「概括」。《文選·揚雄·羽獵賦》:「野盡山窮,囊括其雌雄。」唐·白居易〈初授拾遺〉詩:「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3. 搜尋、搜求。如:「搜括」。《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蕭穎士傳》:「奉使括遺書趙、衛間。」

名
  1. 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書經·太甲上》:「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唐·孔穎達·正義:「括,謂矢末。」《孔子家語·卷五·子路初見》:「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同「栝 」。

括ㄎㄨㄛˋ​kuò
  1. (一)​之又音。

【漢典】
【卯集中】【手】 括·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括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括·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活切,音聒。【說文】本作𢬸。絜也。【廣韻】結也。【增韻】包括也。【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譽。

又【繫辭】動而不括。【疏】括結而有礙也。【前漢·𨻰項傳贊】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揚子·方言】括關閉也。

又【廣韻】至也。【詩·王風】日之夕矣,牛羊下括。

又檢也。根刷也。【唐書·選舉志】明經者但記帖括。

又【食貨志】鑄錢括苗。

又與筈通。【釋名】矢末曰括。謂與弦相會也。【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又與髻通。絜髮也。【禮·檀弓】袒括髮。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戸栝切,音活。會也。與佸同。【詩·小雅】德音來括。【箋】會合離散之人。

又【集韻】苦活切,音闊。亦與筈同。

【漢典】
【卷十二】【手】

括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絜也。从手𠯑聲。古活切

《說文解字注》

(括)絜也。絜者,麻一耑也。引申爲絜束之絜,凡物圍度之曰絜。賈子度長絜大是也。束之亦曰絜。凡經言𢬸髮者,皆謂束髮也。髟部曰:䯺者,絜髮也。然則束髮曰䯺。𢬸爲凡物緫會之偁。毛詩傳曰:𢬸,至也。其引申之義也。易𢬸囊,借爲𠯑字也。从手𠯑聲。古𣴠切。十五部。

【漢典】

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uo˥˧; kuɑ˥ 日语读音 KUKURU KUKURI韩语罗马 KWAL现代韩语 괄越南语 quát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wat7 [梅县腔] gwat7 [沙头角腔] gat7 [客英字典] kwat7 [宝安腔] gat7 [东莞腔] gat7 [海陆腔] kwa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uad5粤语 kut3

近代音 見母 歌戈韻 入聲作上聲 聒小空;中古音 見母 末韻 入聲 括小韻 古活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曷部 ;王力系统:見母 月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括」 說文‧手部「括」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佸
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鞹(kuo4)
    2. 扩(kuo4)
    3. 葀(kuo4)
    4. 铦(kuo4)
    5. 萿(kuo4)
    6. 頢(kuo4)
    7. 蛞(kuo4)
    8. 㗥(kuo4)
    9. 秮(kuo4)
    10. 㣪(kuo4)
    11. 阔(kuo4)
    12. 䄆(kuo4)
    13. 銽(gua1)
    14. 胍(gua1)
    15. 緺(gua1)
    16. 歄(gua1)
    17. 銛(gua1)
    18. 䯏(gua1)
    19. 桰(gua1)
    20. 颪(gua1)
    21. 騧(gua1)
    22. 䒷(gua1)
    23. 劀(gua1)
    24. 刮(gua1)
同部首
    1. 掟
    2. 挴
    3. 拯
    4. 摊
    5. 搢
    6. 拟
    7. 扟
    8. 㧽
    9. 扖
    10. 抌
    11. 揯
    12. 㩍
同筆畫
    1. 峉
    2. 泉
    3. 紈
    4. 㟆
    5. 洄
    6. 㖆
    7. 𠔓
    8. 𠗔
    9. 荙
    10. 闽
    11. 柿
    12. 笈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