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從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樣子。本義:泉水)
(2) 同本義 [spring]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說文》
如彼泉流。——《詩·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詩·大雅·召旻》。傳:“泉水從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釀泉爲酒。——宋· 歐陽修《醉翁事記》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有泉可汲。——明· 顧炎武《復庵記》
(3) 又如:溫泉;礦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脈(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噴涌);泉魚(淵魚);泉紳(從高山上飛瀉下來的泉水);泉韻(泉水聲)
(4) 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
(5) 泉下,指人死後所在的地方 [dwelling place of the dead]
有志者入泉,無爲者住世,豈佳事乎?——魯迅《書信》
(6) 又如:泉臺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黃泉;地下);泉鄉(泉下);泉扇(墓門。亦指陰間);泉裏(黃泉之下)
(7) 帛幣。古錢幣名 [ancient coins]
貨泉徑一寸,重五銖,右文曰貨,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禮·外府》注
(8) 又如:泉兒(古代錢幣的通稱);泉幣(錢幣,貨幣。又稱泉貨);泉金(金錢);泉布(帛幣和布幣);泉刀(泉幣與刀幣);泉布先生(錢幣的謔稱)
(9) 泉眼 [hole of spring]
熊咆龍吟殷巖泉。——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有泉側出。——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臨於泉上。——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常用詞組
泉 國語辭典
-
水的源頭。《文選·曹冏·六代論》:「夫泉竭則流涸。」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
地下水。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
人死後所在的地方。如:「黃泉」、「九泉」。《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於峽中〉詩:「往事渺茫都似夢,舊遊流落半歸泉。」
-
古代的錢幣。錢的流行像泉水一樣,故稱為「泉」。如:「泉布」、「刀泉」、「貨泉」。《管子·輕重丁》:「凡稱貸之家,出泉參千萬,出粟參數千萬鍾。」
-
姓。如唐代有泉男生。
〔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又【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
又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
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
又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
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又龍泉,劒名。卽龍淵也。【杜甫詩】三尺獻龍泉。
又姓。南史有泉企。
又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
又【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又【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
又【韻補】叶才勻切,音秦。【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集韻】或作灥。
又𤽄、
𤿁、
𤆁。
泉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uan˧˥ 唐代读音 *dzhiuɛn日语读音 IZUMI ZENI韩语罗马 CHEN现代韩语 천越南语 tuyền
客家话 [陆丰腔] can3 [客英字典] can2 [宝安腔] can2 [梅县腔] can2 [沙头角腔] can2 [客语拼音字汇] can2 qian2 [海陆腔] can2 [东莞腔] ca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can2粤语 cyun4
近代音 清母 先天韻 平聲陽 全小空;中古音 從母 仙韻 平聲 全小韻 疾縁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寒部 ;王力系统:從母 元部 ;
泉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