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ēn

ㄔㄣ

部首 手

部外 5

總筆畫 8

伸 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2BB

左右結構

12125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jhh

qlwl

dkic

55006

拼音 chēn

注音 ㄔㄣ

部首 手 部外 5總筆劃 8

基本區 62BB筆順 12125112

標

抻 基本解釋

● 抻

chēn ㄔㄣˉ


  1. 扯,拉長:~面。~長(cháng )。把它~一~。

英語 pull

法語 étirer,détirer

【漢典】

抻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抻

捵 chēn

動

(1) 拉長東西 [drag out;draw out]

抻,手伸物也。——《集韻》

(2) 扯 [stretch]

兩個有人命血債的財主,被團民抻着髮辮,砍頭示衆。——馮驥才《義和拳》

(3) 拖延 [delay]

這樣抻的時間越長,糧價就越往高漲。我們再抻一抻有好處。——浩然《洪濤集》

常用詞組


抻面抻面
【漢典】

抻 國語辭典

抻ㄕㄣˋshèn
動
  1. 以輾壓的方式拉長。如:「抻面」。《廣韻·去聲·震韻》:「抻,物長也。」

抻ㄔㄣ​chēn
  1. (一)​之又音。

【漢典】
【卯集中】【手】 抻·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抻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抻·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𠀤試刃切,申去聲。展也,抻物長也。

又【集韻】癡鄰切。與伸同。申也,引戾也。或作搷。

【漢典】
【卷八】【人】

↳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抻」字頭,请參考「伸」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屈伸。从人申聲。失人切

《說文解字注》

(伸)屈伸。屈者、無尾也。伸之反也。屈伸、謠俗共知之語。故以爲訓。屈亦作詘。所謂隨體詰詘也。伸古經傳皆作信。周易。詘信相感而利生焉。又尺蠖之詘。以求信也。又引而信之。韋昭漢書音義云。信古伸字。謂古文假借字。許書冣目曰。近而申之。以究萬原。古本申作信。又虫部。尺蠖、屈伸蟲也。太平御覽引作曲信蟲。从人。申聲。疑此字不古。古但作詘信。或用申爲之。本無伸字。以屈伸訓伸篆。亦非說解之體。宋毛晃曰。古惟申字。後加立人以別之。失人切。十二部。

【漢典】

抻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ən˥ 日语读音 NOBU NOBERU NOBASU

粤语 can2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抻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伸」。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伸」 鑄客鼎戰國晚期集成2480「伸」 說文‧人部「抻」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伸
捵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瘨(chen1)
    2. 棽(chen1)
    3. 謓(chen1)
    4. 綝(chen1)
    5. 琛(chen1)
    6. 䐜(chen1)
    7. 䑣(chen1)
    8. 郴(chen1)
    9. 瞋(chen1)
    10. 捵(chen1)
    11. 肜(chen1)
    12. 嗔(chen1)
同部首
    1. 搂
    2. 摃
    3. 揇
    4. 挕
    5. 挹
    6. 搥
    7. 撲
    8. 据
    9. 搦
    10. 撞
    11. 㧫
    12. 捉
同筆畫
    1. 侀
    2. 房
    3. 细
    4. 匊
    5. 庖
    6. 苶
    7. 贯
    8. 饲
    9. 囹
    10. 拀
    11. 姅
    12. 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