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ìn

ㄧㄣˋ

部首 心

部外 12

總筆畫 16

慭 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196

上下結構

134342341344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wwn

dkp

fosw

43338

拼音 yìn

注音 ㄧㄣˋ

部首 心 部外 12總筆劃 16

基本區 6196筆順 1343423413444544

憖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憖

yìn ㄧㄣˋ

  1. 願意;寧肯。
  2. 損傷;殘缺。
  3. 憂傷。
  4. 閒

其它字義


● 憖

xìn ㄒㄧㄣˋ

 ◎ 笑貌;笑傲貌。

其它字義


● 憖

yín ㄧㄣˊ

 ◎ 〔厥~〕古地名。

英語 cautious; willing; but, moreover

德語 überdies, außerdem

法語 blessé,de plus,de préférence,blessé,d'ailleurs,de préférence

© 漢典

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憖

憖、憗 yìn

〈動〉

(1) 願意,情願 [prefer]

吾憖寘之於耳。——《國語·楚語》。注:“猶願也。”

曾不憖留。——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又如:憖遺;憖留(願意留下;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2) 損傷;殘缺 [injure]

兩君之士皆未憖也。——《左傳》

詞性變化


◎ 憖

憖 yìn

〈形〉

(1) 閒 [not busy;idle]。

如:憖置(閒置,擱置);憖暇(閒暇)

(2) 戒慎 [attentive;cautious]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 漢典

憖 國語辭典

憖ㄧㄣˋyìn
動
  1. 願意。《左傳·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 損傷、殘缺。《左傳·文公十二年》:「兩君之士,皆未憖也。」

副
  1. 暫且。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千年之領袖,曾不憖留。」

© 漢典
【卯集上】【心】 憖·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憖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憖·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魚覲切【集韻】【正韻】魚僅切【韻會】疑僅切,𠀤音猌。【說文】問也,敬謹也。从心猌聲。一曰說也。一曰甘也。【廣韻】且也。【左傳·哀十六年】不憖遺一老。【註】憖,且也。

又【詩·小雅】不憖遺一老。【箋】心不欲而自彊之辭。

又願也。【晉語】憖庇州犁焉。【註】願也。

又缺也。【左傳·文十二年】兩君之士,皆未憖也。

又發語辭。【左傳·昭二十八年】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也,以爲快。一曰傷也。【揚子·方言】𨻰蔡之閒謂之憖。

又【集韻】【韻會】𠀤語靳切,音垽。【博雅】慯也。

又【五音集韻】香靳切,音焮。【字林】笑貌。【張衡·思𤣥賦】戴勝憖其旣歡兮。文選章懷讀。

又【五音集韻】五鎋切。【字林】問也。

又【集韻】魚巾切【韻會】語巾切,𠀤音銀。地名。【春秋·昭十一年】會于厥憖。

© 漢典
【卷十】【心】

憖 《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問也。謹敬也。从心猌聲。一曰說也。一曰甘也。《春秋傳》曰:“昊天不憖。”又曰:“兩君之士皆未憖。”魚覲切

『說文解字注』

(憖)肎也。各本作問也,玉篇作閒也,左傳音義引字林閒也。閒者,肎之誤。問者,閒之誤。十月正義引憖,肯從心也。當是引憖,肎也。从心,猌聲,誤以也字倒於從心之下,不成文理耳。今依肎字。小爾雅曰:憖,願也。晉語:伯宗妻曰:憖庇州犁焉。韋注曰:憖,願也。願與肯義略同。用部曰:甯,所願也。丂部曰:寧,願词也。皆與憖雙聲。謹敬也。李善注思玄賦引字林此訓。玉篇引說文無此。韵會謹作愼。从心猌聲。魚覲切。十二部。一曰說也。說悅古今字。一曰且也。且,各本作甘,今依玉篇訂。十月之交鄭箋云:憖者心不欲自强之词。左傳:不憖遺一老。杜注云:憖,且也。五行志應劭注曰:憖,且辭也。小爾雅曰:憖,强也,且也。春秋傳曰:昊天不憖。左氏傳哀十六年文。魯哀誄孔子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許檃栝其辭,亦東方昌矣之類。又曰:兩軍之士皆未憖。文十二年傳,杜注:憖,缺也。釋文:憖,魚覲反,又魚轄反。是則憖與𪚊雙聲叚借,卽方言所謂傷也。而郭注方言云:詩曰不憖遺一老。亦恨傷之言也,似於文理不協。

© 漢典

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n˥˧ 日语读音 NAMAJIINI韩语罗马 UN现代韩语 은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un3 ngiun5 [海陆腔] ngiun3 giun3 [梅县腔] niun5 [台湾四县腔] ngiun3 giun3粤语 jan6

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震韻 去聲 憖小韻 魚覲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先部 ;疑母 先部 ;曉母 先部 ;王力系统:疑母 真部 ;疑母 真部 ;曉母 真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憖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憖」 包2.15反「憖」 說文‧心部「憖」
「憖」 包2.194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慭
憗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胤(yin4)
    2. 㪦(yin4)
    3. 荫(yin4)
    4. 窨(yin4)
    5. 隱(yin4)
    6. 㧈(yin4)
    7. 湚(yin4)
    8. 廴(yin4)
    9. 㣧(yin4)
    10. 䚿(yin4)
    11. 垽(yin4)
    12. 憗(yin4)
同部首
    1. 㤠
    2. 忢
    3. 忽
    4. 㤟
    5. 慐
    6. 㥹
    7. 㤙
    8. 怠
    9. 愂
    10. 志
    11. 憄
    12. 愗
同筆畫
    1. 魺
    2. 諠
    3. 襂
    4. 整
    5. 麅
    6. 㡮
    7. 䞹
    8. 篝
    9. 麺
    10. 鮐
    11. 䭇
    12. 嶩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