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án

ㄧㄢˊ

部首 廴

部外 4

總筆畫 7

㢟 綖 𢓊 𨒂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EF6

半包圍結構

321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hpd|thnp

nkhym

ymii

12401

拼音 yán

注音 ㄧㄢˊ

部首 廴 部外 4總筆劃 6

基本區 5EF6筆順 321554

常 通 標

延 基本解釋

● 延

yán ㄧㄢˊ


  1. 引長:~長(cháng )。~續。蔓~。~年益壽。
  2. 展緩,推遲:~遲。~緩。~宕。~誤。
  3. 引進,請:~聘(聘請)。~納。~師。~醫。
  4. 姓。

英語 delay, postpone, defer

德語 ausdehnen, ausweiten, verlängern (V)​,engaieren, herbei holen (V)​,verschieben, aufschieben, hinausschieben ( Zeit )​ (V)​,Yan (Eig, Fam)

法語 ajourner,remettre,prolonger,allonger

【漢典】

延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延 yán

動

(1) 同本義 [stretch;extend;prolong]

延,長行也。——《說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辭·大招》

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韓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書·召誥》

茲物苟難停,吾壽安得延!——晉· 陸機《長歌行》

莫不延頸舉踵。——《呂氏春秋·順說》

又如:延矚(引頸矚目);延望(引頸遠望);延算三紀(延長壽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長壽命);延息(延長壽命);延期(延長或推遲日期)

(2) 假借爲「引」。引入;引見;迎接 [meet;introduce]

擯者,延之日升。——《禮記·玉藻》

主人延客祭。——《禮記·曲禮》

出延射。——《禮記·射義》

又如:延接(引進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3) 拖延 [put off]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國七年,即公元1918年)。——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遲一會兒)

(4) 綿延 [stretch long and unbroken]。

如:延袤(綿延;連綿);延昌(綿延昌盛)

(5) 延續 [continue]

延及孝文王、 莊襄王…國家無事。—— 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延壽文疏(祝壽的頌辭);延譽(稱揚優點,使其名聲遠揚)延玩(遲延玩忽)

(6) 蔓延 [spread]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於平民。——《書·呂刑》

前後邃延。——《禮記·玉藻》

又如:延地(到處);延灼(蔓延燃燒)

(7) 邀請;請 [invite]

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飲宴既畢,謙延 玄德於上座。——《三國演義》

又如:延師(聘請教師);延款(延請,款待);延醫(請醫生)

(8) 迎擊 [repulse attacks]

秦人開關延敵。—— 漢· 賈誼《過秦論》

詞性變化


◎ 延 yán

形

長,久[long]

延,長也。——《爾雅》

延延,長也。——《廣雅》

延頸秀項。——曹植《洛神賦》

延,年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禍之延。——《左傳·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楚辭·離騷》

常用詞組


延安延長延遲延宕延發延擱延緩延會延見延接延綿延年益壽延聘延期延請延伸延壽延髓延誤延誤延誤費延續延譽延展延展性延滯
【漢典】

延 國語辭典

延ㄧㄢˊyán
形
  1. 長。《文選·班固·西都賦》:「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晉·左思〈嬌女詩〉:「從容好趙舞,延袖像飛翮。」

動
  1. 拉長、伸長。如:「延長」、「延年益壽」。《韓非子·十過》:「延頸而鳴,舒翼而舞。」晉·慕容廆〈與陶侃箋〉:「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2. 擴展、蔓衍。如:「火勢蔓延」。《文選·潘岳·關中詩》:「微火不戒,延我寶庫。」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九鯉湖日記》:「松偃藤延,縱目成勝。」

  3. 引導、引進。如:「延入」。《文選·賈誼·過秦論》:「秦人開關而延敵。」《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獨夜設九賓溫室,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

  4. 招攬、邀請。如:「延請」、「延攬人才」。《紅樓夢·第一○九回》:「那知賈母這病日重一日,延醫調治不效。」

  5. 連及。如:「禍延子孫」。《書經·大禹謨》:「罰弗及嗣,賞延於世。」

  6. 向後推遲。如:「拖延」、「延期」。

副
  1. 遲緩。如:「延誤」、「延緩」。

名
  1. 姓。如漢代有延岑。

【漢典】
【寅集下】【廴】 延·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延 《康熙字典》

【寅集下】【廴】 延·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綖。【說文】長行也。

又【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𢷤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又【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又【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又【爾雅·釋詁】𨻰也。【疏】鋪𨻰也。

又【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又【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又【廣韻】稅也,言也。

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又【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𨻶。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又【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𨻰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又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𠀤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漢典】
【卷二】【㢟】

延 《說文解字》

【卷二】【㢟】
《說文解字》

長行也。从㢟丿聲。以然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延)長行也。本義訓長行,引伸則專訓長。方言曰:延,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又曰:延,徧也。从㢟𠂆聲。𠂆部曰:象抴引之形。余制切。虒延𦥙皆以爲聲。今篆體各異,非也。厂延虒𦥙古音在十六部,故大雅施於條枚,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新序皆作延于條枚。延音讀如移也,今音以然切。則十四部。

【漢典】

延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Ąn˧˥ 唐代读音 *iɛn日语读音 NOBIRU NOBASU韩语罗马 YEN现代韩语 연越南语 dang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en2 [东莞腔] j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沙头角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腔] ren2粤语 jin4潮州话 iang6(ĩang) [潮州]iêng6 [潮阳]iang5 ,iang5(îang)

近代音 影母 先天韻 平聲陽 延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仙韻 平聲 延小韻 以然切 三等 開口;喻以母 線韻 去聲 衍小韻 予線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寒部 ;端母 青部 ;王力系统:餘母 元部 ;章母 耕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延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𢓊」 王孫遺者鐘春秋晚期集成261   「延」 說文‧㢟部 「延」 睡.日甲50背     「延」
甲骨文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㢟
綖
𢓊
𨒂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莚(yan2)
    2. 䕾(yan2)
    3. 㿕(yan2)
    4. 唌(yan2)
    5. 檐(yan2)
    6. 䢥(yan2)
    7. 櫩(yan2)
    8. 嚴(yan2)
    9. 岩(yan2)
    10. 埏(yan2)
    11. 㺗(yan2)
    12. 梴(yan2)
同部首
    1. 廹
    2. 廼
    3. 建
    4. 㢠
    5. 廻
    6. 廷
    7. 廸
    8. 廽
    9. 㢟
    10. 廵
    11. 廴
同筆畫
    1. 凼
    2. 屽
    3. 屸
    4. 䢹
    5. 𠚅
    6. 阳
    7. 㕜
    8. 両
    9. 那
    10. 𠅃
    11. 𠙾
    12. 㘟
初中古詩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唐·王维 《使至塞上》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