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shī

ㄕ

部首 巾

部外 7

總筆畫 10

簡體 师

帀 师 獅 𠂤 𠦵 𠵀 𢂖 𢃋 𨸲 𨸴 𩇱 𱀃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E2B

左右結構

325151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nnh|tngh

hrmlb

myal

21727

拼音 shī

注音 ㄕ

部首 巾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5E2B筆順 3251511252

通

師 基本解釋

● 師

shī ㄕˉ


  1. 教人的人:老~。導~。~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爲人~。
  2. 擅長某種技術的人:工程~。醫~。技~。
  3. 效法:~法古人。
  4. 榜樣:~範。
  5. 指由師徒或師生關係產生的:~母。~兄。~弟。~妹。
  6. 對和尚或道士的尊稱:法~。禪~。
  7. 軍隊:會~。出~。
  8. 軍隊的編制單位,團或旅的上一級:~長。~座。
  9. 一國的首都:京~。
  10. 姓。

英語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multitude, troops

德語 Meister, Vorbild, Lehrer

法語 maître,chef,armée,multitude,capitale

【漢典】

師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師

師 shī

名

(1) (會意。从帀,从𠂤。𠂤( duī)是小土山,帀( zā)是包圍。四下裏都是小土山,表示衆多。本義:古代軍隊編制的一級。二千五百人爲一師)

(2) 同本義 [division]

師,二千五百人爲師。——《說文》

王乃犬巡六師。——《書·僞泰誓》

陳師鞠旅。——《詩·小雅·采芑》

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周禮·地官·小司徒》

(3) 師今爲隸屬於軍的單位,下轄若干旅或團

(4) 泛指軍隊[army;troops]

十年春,齊師伐王。——《左傳·莊公十年》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漢· 賈誼《過秦論》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 晉人御師必於 殽。」——《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水師(水軍);揮師(指揮並帶領軍隊);師旅(軍隊的通稱,亦用來指戰爭);師船(師舶,兵船,兵艦);師老(軍隊疲勞,士氣低落,戰鬥力衰弱);師吏(軍吏);師令(軍令);師幹(本指軍隊的防禦力量。後指軍隊);師禁(軍隊的禁令)

(5) 軍師 [strategist]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論語·先進》

(6) 民衆,徒衆 [the masses]

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詩·大雅·韓奕》

師,衆也。——《爾雅》

師錫帝曰。——《書·堯典》

天子所都曰京師。地下之衆者,莫過於水,地上之衆者,莫過於人,京大師衆也。

又如:師錫(衆人的意見;輿論)

(7) 古代行政區劃單位

八家而爲鄰,三鄰而爲朋,三朋而爲裏,五里而爲邑,十邑而爲都,十都而爲師,州十有二師焉。——《尚書大傳》

(8) 老師 [teacher;master]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唐· 韓愈《師說》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師儒(鄉里教人道藝的人);師生關係;師風(老師的風度);師臺(對老師的尊稱);師保(負責教導貴族子弟的官);師課(由書院負責人主持的對學生進行的月考)

(9) 對僧、尼、道士的尊稱 [Master]。

如:師太(對年長尼姑的尊稱);師丈(對老僧的尊稱);師姑堂(尼姑庵);師婆(巫婆);師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師孃(巫婆);師巫(巫師);師姥(巫婆);師姨(比丘尼。即女僧)

(10) 長,首領 [leader]

甸師,下士二人。——《周禮》

(11) 亦以稱專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員

(12) 首都,京城 [capital]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後漢書·張衡傳》

(13) 擅長某種技術或在某個領域裏有特殊技能的人 [a person skilled in a certain trade or expert in a certain profession]

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工程師;醫師;廚師;技師;師工(技工。亦指廚師與燒火工人);師家(師傅門下)

(14) 樂師;樂官 [musician]

師曠鼓琴。——《鹽鐵論·相刺》

又如:師工(古稱主事制曲奏樂的人。即樂師);師襄(春秋衛國的樂官)

(15) 學習的榜樣 [model;fine example]。

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16) 姓

詞性變化


◎ 師

師 shī

動

(1) 效法;學習 [imitate]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唐· 韓愈《師說》

又如:師古(效法古代);師仰(師法敬仰);師師(互相效法);師式(學習或效法的典範);師效(效法)

(2) 出兵征伐,進軍 [dispatch troops]

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周禮·地官·州長》

又如:師祭(古代軍隊出兵時所行祭祀祈禱之禮);師期(出師的日期)

常用詞組


師表師承師出無名師出有名師弟師法師範師範學校師父師傅師公師教師姐師老兵疲師妹師門師母師生師徒師事師團師心自用師兄師訓師爺師友師長師直爲壯師資
【漢典】

師 國語辭典

師ㄕshī
名
  1. 教授學問、知識的人。如:「教師」、「導師」。《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 具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廚師」、「工程師」、「會計師」。

  3.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4. 古代兵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今為軍以下,旅以上的軍隊編制單位。

  5. 軍隊。如:「出師」、「會師」、「班師回朝」。《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6. 都邑、都城。如:「京師」。《書經·洛誥》:「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

  7. 榜樣、借鏡。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8.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坤(☷)​上。象君子以容民畜眾。

  9. 姓。如漢代有師丹。

動
  1. 效法、採用。如:「師心自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唐·韓愈〈答劉正夫書〉:「師其意,不師其辭。」

【漢典】
【寅集中】【巾】 師·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師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 師·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古文〕𠵀𠦵𢂖𩇱【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又【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又【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又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又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又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又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又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又右師,左師,俱複姓。

 

【漢典】
【卷六】【帀】

師 《說文解字》

【卷六】【帀】
《說文解字》

二千五百人爲師。从帀从𠂤。𠂤,四帀,眾意也。𠦵,古文師。疎夷切〖注〗𠵀、𢂖、𩇱,亦古文師。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師)二千五百人爲師。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爲㒳,五㒳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師,衆也。京師者,大衆之稱。衆則必有主之者。周禮師氏注曰:師,敎人以道者之稱也。黨正旅師閭胥注曰:正師胥皆長也。師之言帥也。从帀从𠂤。會意。疎夷切。十五部。𠂤,四帀,眾意也。𠂤下曰:小𨸏也。小𨸏而四圍有之,是衆意也。說會意之恉。

(𠦵)古文師。

【漢典】

師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唐代读音 *shri日语读音 MIYAKO IKUSA OSA韩语罗马 SA现代韩语 사越南语 sư

客家话 [客英字典] sii1 [宝安腔] su1 [梅县腔] se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沙头角腔] su1 [海陆腔] sii1 [台湾四县腔] sii1 [东莞腔] su1 [陆丰腔] sii1粤语 si1

近代音 審母 支思韻 平聲陰 施小空;中古音 審生母 脂韻 平聲 師小韻 䟽夷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灰部 ;王力系统:山母 脂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師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𠂤」 鐵4.3合5817 「師」 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 「師」 新零.526、甲3.37 「師」 說文古文 「師」 睡.雜17 「師」 「师」 「師」
  「師」 師𩛥鼎西周中期集成2830   「師」 說文‧帀部        
  「師」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帀
师
獅
𠂤
𠦵
𠵀
𢂖
𢃋
𨸲
𨸴
𩇱
𱀃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失(shi1)
    2. 釶(shi1)
    3. 絁(shi1)
    4. 酾(shi1)
    5. 䲩(shi1)
    6. 䴓(shi1)
    7. 蝨(shi1)
    8. 施(shi1)
    9. 䙾(shi1)
    10. 帀(shi1)
    11. 蓍(shi1)
    12. 箷(shi1)
同部首
    1. 帠
    2. 帝
    3. 幕
    4. 帒
    5. 帉
    6. 幘
    7. 幖
    8. 幏
    9. 㡊
    10. 师
    11. 㡤
    12. 帄
同筆畫
    1. 䓆
    2. 㖒
    3. 酏
    4. 罠
    5. 䘥
    6. 䞑
    7. 倌
    8. 菃
    9. 荳
    10. 珒
    11. 莘
    12. 㤱
小學古詩詞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
初中古詩詞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