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uàn

ㄐㄩㄢˋ

部首 豆

部外 6

總筆畫 13

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BE6

上下結構

4311341251431

五筆

倉頡

鄭碼

udgu

fqmrt

ubju

拼音 juàn

注音 ㄐㄩㄢˋ

部首 豆 部外 6總筆劃 13

擴展B 27BE6筆順 4311341251431

𧯦 基本解釋

●𧯦

juàn ㄐㄩㄢˋ


  1. 古代食器中像豆一類的器物。《説文•豆部》:「𧯦,豆屬。」
【漢典】
【酉集中】【豆】 𧯦·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𧯦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豆】 𧯦·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唐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𠀤音眷。【廣韻】黃豆。

又【集韻】古轉切,眷上聲。

又【廣韻】求晚切,音圈。

又【集韻】窘遠切,音𥱽。義𠀤同。 【說文】本作𧰌。

【漢典】
【卷五】【豆】

𧯦 《說文解字》

【卷五】【豆】
《說文解字》

豆屬。从豆聲。居倦切

《說文解字注》

(𧯦)豆屬。此本艸經之大豆黃卷也,味甘平,主濕痹筋攣厀痛。唐本注云:以大豆爲芽櫱,生便乾之,名爲黃卷。靈樞曰:腎病者宜食。廣韵阮韵云:𧯦,黃豆也。从豆,許言尗,豆也。象豆生之形也。荅,小豆也。萁,豆莖也。藿,尗之少也。菽,配鹽幽尗也。然則尗與古食肉器同名,故𧯦𧯡二字入豆部。按豆卽尗,一語之轉。周人之文皆言尗,少言豆者。惟戰國策張儀云:韓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史記作菽。吳氏師道云:古語衹稱菽,漢以後方呼豆。若然,則𧯦𧯡字葢出漢製乎。𢍏聲。居願切。廣韵求晚切。十四部。

【漢典】

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𧯦」珠646合30988 「𧯦」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𧯦」說文‧豆部 「𧯦」
「𧯦」前1.15.6合35778 「𧯦」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𧯦」燕712合38693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𧰌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眷(juan4)
    2. 圈(juan4)
    3. 隽(juan4)
    4. 絭(juan4)
    5. 䳪(juan4)
    6. 鋗(juan4)
    7. 鄄(juan4)
    8. 罥(juan4)
    9. 腃(juan4)
    10. 睠(juan4)
    11. 弮(juan4)
    12. 蔨(juan4)
同部首
    1. 䝂
    2. 豏
    3. 豎
    4. 䜿
    5. 豊
    6. 䝄
    7. 䜾
    8. 豓
    9. 䜻
    10. 䜸
    11. 䜴
    12. 豒
同筆畫
    1. 蜗
    2. 䣚
    3. 㱱
    4. 䇹
    5. 蔭
    6. 䃆
    7. 楃
    8. 㟵
    9. 缡
    10. 漭
    11. 睭
    12. 䔎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