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言

部外 16

總筆畫 23

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B7E

左右結構

4111251321151134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ywfm

yrhoc

snol

部首 言 部外 16總筆劃 23

擴展B 27B7E筆順 41112513211511342511134

𧭾 基本解釋

● 𧭾


  1. 同「䜋」。
【漢典】
【酉集上】【言】 𧭾·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6

𧭾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𧭾·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6

【說文】䜋本字。

【漢典】
【卷三】【言】

↳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𧭾」字頭,请參考「䜋」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中止也。从言貴聲。《司馬法》曰:“師多則人䜋。”䜋,止也。胡對切

《說文解字注》

(䜋)中止也。中止者自中而止。猶云內亂。魏都賦李注引說文。䜋列、中止也。此依賦文衍列字。賦云。齊被練而銛戈。襲偏裻以䜋列。非中止之訓也。从言。貴聲。胡對切。十五部。司馬法曰。師多則民䜋。民各本作人。今依廣韵所引。䜋、止也。此以止與中止義别也。凡偁經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如堲讒說、曰圛、?席皆是。

【漢典】

𧭾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䜋」說文‧言部 「𧭾」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䜋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謃
    2. 䛰
    3. 譴
    4. 詸
    5. 䛂
    6. 訡
    7. 䜝
    8. 謶
    9. 詀
    10. 謲
    11. 詤
    12. 諿
同筆畫
    1. 䟐
    2. 虅
    3. 鷯
    4. 讈
    5. 戁
    6. 讎
    7. 䥰
    8. 䰯
    9. 躛
    10. 贙
    11. 蠸
    12. 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