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兩隻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裏,合起來表示救人於陷阱之中。( zhěng)本義:拯救)
(2) 輔佐;輔助 [assist]。
如:丞弼(輔佐;也指輔佐的大臣或職位);丞輔(輔助)
(3) 通“承”。接受、秉承 [bear]
前疑後丞。——《孝經·諫諍章》注
於是丞上指,請造白金及五銖錢。——《史記·酷吏列傳》
詞性變化
〈名〉
(1) 古官名 [auxiliary official]
(2) 傳說爲帝王的四輔之一,是輔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3) 佐官名。秦始置。漢以後,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職有大理丞、府丞、縣丞等
常用詞組
丞 國語辭典
-
古代輔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如:「丞相」、「縣丞」、「府丞」。
-
輔佐、輔助。《漢書·卷九三·佞幸傳·淳于長傳》:「會大將軍王鳳病,長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𠀤音承。【玉篇】繼也。【廣韻】佐也。【正韻】副貳也。【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
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
又與承通。【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又【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
丞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əŋ˧˥ 唐代读音 *zhiəng zhiəng日语读音 SUKUU TASUKERU韩语罗马 SUNG现代韩语 승越南语 thừa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sin2 [梅县腔] shin2 [台湾四县腔] sen2 [客英字典] shin2 [宝安腔] sin2 [海陆腔] sh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粤语 sing4潮州话 sêng5 (sêng)
近代音 穿母 庚青韻 平聲陽 澄小空;中古音 禪母 蒸韻 平聲 承小韻 署陵切 三等 開口;禪母 證韻 去聲 丞小韻 常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登部 ;王力系统:禪母 蒸部 ;
丞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