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ú

zā

zǎn

ㄗㄨˊ

ㄗㄚ

ㄗㄢˇ

部首 欠

部外 18

總筆畫 22

𣤟 𣤺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3936

左右結構

121342512511151513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fwmw

guno

bowr

拼音 zú zā zǎn

注音 ㄗㄨˊ ㄗㄚ ㄗㄢˇ

部首 欠 部外 17總筆劃 21

擴展B 23936筆順 121342512511151513534

𣤶 基本解釋

● 𣤶

zú ㄗㄨˊ《廣韻》子六切,入屋精。又才六切。沃部。


  1. 〔歍𣤶〕口相就。《説文•欠部》:「𣤶,歍𣤶也。」
  2. 取氣貌。《廣韻•屋韻》:「𣤶,取氣皃。」

● 𣤶

zā ㄗㄚ《廣韻》子答切,入合精。


  1. 〔𣤶𣣴〕發聲。《廣韻•合韻》:「𣤶,𬹣𣣴,聲。」

● 𣤶

zǎn ㄗㄢˇ《玉篇》俎敢切。


  1. 切斷的菖蒲根。《玉篇•欠部》:「𣤶,菖蒲葅也。」
【漢典】
【辰集下】【欠】 𣤶·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𣤶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 𣤶·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廣韻】【集韻】𠀤子六切,音蹙。【說文】歍𣤶也。一曰取氣貌。俗作噈。

又【廣韻】【集韻】𠀤子答切,音市。𣤶𣣴,聲也。

又【唐韻】才六切【集韻】仕六切,𠀤音族。義同。

【漢典】
【卷八】【欠】

𣤶 《說文解字》

【卷八】【欠】
《說文解字》

歍𣤶也。从欠鼀聲。噈,俗𣤶从口从就。才六切

《說文解字注》

(𣤶)歍𣤶也。其義已在上文。故但曰歍𣤶而已。此全書之通例。从欠。鼀聲。才六切。廣韵子六切。三部。

(噈)俗𣤶。从口从就。會意兼形聲。

【漢典】

𣤶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𣤶」說文‧欠部 「𣤶」漢印徵     「𣤶」
        「噈」說文俗字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𣤟
𣤺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崪(zu2)
    2. 箤(zu2)
    3. 䘚(zu2)
    4. 㲋(zu2)
    5. 㲞(zu2)
    6. 鎐(zu2)
    7. 稡(zu2)
    8. 踤(zu2)
    9. 哫(zu2)
    10. 族(zu2)
    11. 䯿(zu2)
    12. 䙘(zu2)
同部首
    1. 㰲
    2. 㰾
    3. 㱋
    4. 欱
    5. 歗
    6. 㰶
    7. 欲
    8. 款
    9. 欼
    10. 歘
    11. 㰯
    12. 歚
同筆畫
    1. 巐
    2. 飈
    3. 躌
    4. 纇
    5. 醺
    6. 㒨
    7. 鶼
    8. 籑
    9. 瓘
    10. 䑟
    11. 儸
    12. 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