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齖
- 〔齖䶥〕唇不覆齒。《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八引《通俗文》:「脣不覆齒謂之齖䶥。」
- 齒不平正。也作「䶥齖」、「齖齵」。《玉篇•齒部》:齖,齒不平。」
- 同「牙」。《正字通•齒部》:「齖,一説本作牙。」
● 齖
- 〔齰齖〕上下牙齒不齊整,不對應。《廣韻•禡韻》:「齖,齰齖,不相得也。」
【漢典】
齖 國語辭典
形
-
牙齒不平正的樣子。《玉篇·六鞳》:「齖,齒不平。」
【漢典】
(說文解字未收錄“齖”字頭,请參考“牙”字:)
《說文解字》
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凡牙之屬皆从牙。𤘈,古文牙。五加切
《說文解字注》
(牙)壯齒也。壯各本譌作牡。今本篇、韵皆譌,惟石刻九經字㨾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士部曰:壯,大也。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言之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脣者偁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於齒,非有牝牡也。釋名:牙樝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牆似有角牙者然。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東方朔說騶牙曰: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此爲齒小牙大之明證。象上下相錯之形。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凡牙之屬皆从牙。
(
𤘈)古文牙。从齒而象其形也。
𠚒,古文齒。
【漢典】
齖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牙」。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