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齒交錯形。「牙」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槽牙)
(2) 大牙,臼齒。古時,當脣者稱齒,在輔車之後者稱牙 [tooth]
牙,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說文》
皮草齒牙。——《左傳·隱公五年》。疏:「頷上大齒謂之牙。」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詩·召南·行露》
又如:牙祭(舊指東家給夥計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無關緊要的咒)
(3) 形狀像齒的東西 [tooth-like thing]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宮賦》
又如:狼牙山
(4) 特指象牙 [ivory]
牙旗繽紛。——班固《東京賦》。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如:牙檣(飾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獸骨制的賭具,也用來占卜或娛樂。共三十二張,上面刻有點數);牙色(與象牙相似的淡黃顏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5) 買賣介紹人;經紀人 [broker]。
如:牙郎(掮客;買賣雙方的中間介紹人);牙媼(牙嫂。以介紹人口買賣爲業,從中漁利的婦女,官媒);牙人(舊時居於買賣人雙方之間,從中撮合,以獲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儈)
(6) 古稱軍中長官住所 [headquarters]。
如:牙將(古代中下級軍官);牙門(長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門官。武官)
(7) 萌芽 [bud;sprout;shoot]
霍氏有事萌牙。——《漢書·金日磾傳》
繁憤未發,萌兆牙櫱。——《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管子·版法》
(8) 通「伢」。孩童 [child]
唐且華顛以悟 秦, 甘羅童牙而報 趙。——《後漢書·崔駰傳》
(9) 姓
詞性變化
形
(1) 形容一個人聰明,敏捷,機警,靈巧,不好對付 [smart]。
如:這孩子真牙
(2) 副貳,輔佐 [deputy;assistant]。
如:牙將
常用詞組
牙 國語辭典
-
人或動物口腔中,用來研磨、咀嚼食物的器官。如:「門牙」、「齒牙動搖」。
-
象牙的簡稱。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二首之一:「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驃傳》:「去節無爪,以蠟實首,上加師子頭,以牙為之。」
-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如:「牙人」、「牙郎」、「牙商」、「牙婆」、「牙行」。《水滸傳·第三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牙子。」
-
官署、衙門。《資治通鑑·卷二○七·唐紀二十三·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咬。《戰國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者,何則?有爭意也。」漢·高誘·注:「牙,言以牙相噬。」
〔古文〕𤘈【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
𠀤音芽。齒也。【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又【集韻】旗名。【張衡·東京賦】牙旗𦆯紛。【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又【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又姓。【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又與芽通。【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又【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又【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𠀤音訝。【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又【唐韻正】古音吾。【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韻正】與虞吾𠀤通。【詩·召南】吁嗟乎騶虞。【山海經】【墨子】
𠀤作騶吾。【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又叶五紅切。【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凡牙之屬皆从牙。𤘈,古文牙。五加切
(牙)壯齒也。壯各本譌作牡。今本篇、韵皆譌,惟石刻九經字㨾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士部曰:壯,大也。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言之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脣者偁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於齒,非有牝牡也。釋名:牙樝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牆似有角牙者然。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東方朔說騶牙曰: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此爲齒小牙大之明證。象上下相錯之形。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凡牙之屬皆从牙。
(
𤘈)古文牙。从齒而象其形也。
𠚒,古文齒。
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 唐代读音 *nga日语读音 KIBA HA韩语罗马 A现代韩语 아越南语 nha
客家话 [海陆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粤语 ngaa4潮州话 ghê5
近代音 影母 家麻韻 平聲陽 牙小空;中古音 疑母 麻韻 平聲 牙小韻 五加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疑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