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黿
- 大鱉。俗稱「癩頭黿」。《楚辭•九歌•河伯》:「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遊兮河之渚。」
- 通「蚖」。蜥蜴。《國語•鄭語》:「王使婦人不幃而譟之,化為玄黿,以入于王府。」
英語 large turtle, sea turtle
德語 Meeresschildkröte (S)
法語 tortue de mer
【漢典】
黿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黿
名
(1) 動物名,亦稱「綠團魚」,俗稱「癩頭黿」 [soft-shelled turtle],爬行綱,鱉科。吻突而短,長不及眼徑的一半。腳上有較寬的蹼
魚鱉黿鼉。——《墨子·公輸》
又如:黿鼎(烹黿的鼎);黿鼉(大黿與鼉龍);黿橋(以黿鼉爲橋樑。形容帝王出駕行列之盛大)
常用詞組
【漢典】
黿 國語辭典
名
-
動物名。爬蟲綱鱉科。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分布於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
【漢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說文】大
𪔀也。【三蒼解詁】似
𪔀而大。【爾雅翼】黿,
𪔀之大者,闊或至一二丈,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龍,先龍生元黿,元黿生靈龜,靈龜生庶龜。凡介者生於庶龜,然則黿介蟲之元也,以龞爲雌,黿鳴則
𪔀應。【淮南子·說山訓】燒黿致
𪔀,此以其類求之。【埤雅】黿亦思生,其脂得火,可燃鐵。【左傳·宣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
又天黿,次名。【周語】武王伐紂,星在天黿。【註】星,辰星也。天黿,次名。一曰𤣥枵。○按云辰星是月在須女,伏天黿之首也。《字彙》謂辰星次名,誤。
又蜤蜴也。【史記·周本紀】龍亡而漦在櫝,化爲伭黿,以入王後宮。【索隱曰】亦作蚖,蜤蜴也。
又【廣韻】五丸切【集韻】五官切,𠀤音岏。義同。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蘇軾·季氏潛珍閣銘】因石阜以庭宇,跨飮江之鼇黿,岌飛簷與鐵柱,插淸江之奫淪。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