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
- 骨頭,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支持身體、保護內臟的堅硬組織。《説文•骨部》:「骨,肉之覈也。」
- 指屍骨。漢蔡琰《胡笳十八拍》:「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 牲體。《周禮•天官•内饔》:「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 物體內起支撐作用的架子。如:鋼骨水泥;傘骨。宋蘇軾《次韻董夷仲茶磨》:「前人初用茗飲時,煮之無問葉與骨。」
- 指樹根。《管子•四時》:「風生木與骨。」
- 指書法的筆力。晋衛夫人《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 指文學作品的理路和風格。《文心雕龍•風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
- 指心神,心意。《文選•江淹〈别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 指人的品質、氣概。《南史•宋武帝紀》:「及長,雄傑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
- 古時朝鮮新羅族的一種社會等級制度,即骨品制。新羅貴族按血統確定等級身份及相應官階,不同骨品不通婚姻。骨品世襲不變。《新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新羅)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王族為第一骨。」
- 姓。《通志略•氏族略五》:「骨氏,望出河南,隋京兆郡丞骨儀。《官氏志》:『紇骨氏改為骨氏。』」
● 骨
- 〔骨朵〕也作「骨都兒」。沒有開放的花朵。如:花骨朵兒。
英語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德語 Knochen (S)
法語 os,ossature,charpente
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剮」。从肉,表示骨與肉相連。「骨」是漢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與骨頭和人體有關。本義:骨頭)
(2) 同本義 [bone]
骨,肉之覈也。——《說文》
骨者,髓之府。——《素問·脈要精微論》
風生木與骨。——《管子·四時》
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戰國策·燕策》
以刀刺骨。——《韓非子·安危》
而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頭,脊椎動物的骨骼的各個堅硬的部分。解剖學名詞。
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龍骨(鳥類的胸骨);聽骨;頜骨
(4) 比喻在物體內部支撐的架子。
如:鋼骨水泥;船的龍骨;主心骨;骨扇(摺扇)
(5) 人的軀幹 [torso]。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與相貌,可推測其窮通禍福之五星);骨骸(形體)
(6) 屍骨,屍首。指死去的人 [dead]
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爲歸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7) 人的品質、氣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發遊江東兼呈李白》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脫俗,具有神仙資質);骨格(品德;氣度)
(8) 比喻文學作品的剛健風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萊文章 建安骨,中間 小謝又清發。—— 唐·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又如:骨格(詩文的體式和風格);風骨(詩文雄健有力的風格)
(9) 比喻剛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
如:骨直(軀幹挺直。比喻剛正強毅);骨鯁之臣(剛正直諫之臣)
(10) 比喻瘦勁的書體 [vigorous]
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引 南朝樑· 袁昂《古今書評》
又如:骨力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1) ——表示聲、形、動作。
如:骨都都(形容連續不斷向外冒);骨骨農農(咕咕噥噥;嘀嘀咕咕);骨轆轆(象聲詞。滾動聲)
常用詞組
骨 國語辭典
骨 音韻方言
骨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