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ào

ㄠˋ

部首 馬

部外 11

總筆畫 21

簡體 骜

䮯 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A41

上下結構

1121533134121125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qtc|gqto

gksqf

cimc

58327

拼音 ào

注音 ㄠˋ

部首 馬 部外 10總筆劃 20

基本區 9A41筆順 11215331341211254444

驁 基本解釋

● 驁

ào ㄠˋ《廣韻》五到切,去號疑。又五勞切。


  1. 駿馬名。古代傳說中的千里馬名 。《呂氏春秋·察今》:「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2. 比喻才能傑出、超群。 唐·韓愈《薦士》詩:「受材實雄驁。」
  3. 指馬匹暴躁難以駕馭。《楚辭·遠游》:「驂連蜷以驕驁。」
  4. 狂妄自大;傲慢。 。《莊子·庚桑楚》:「辭以放驁。」
  5. 輕視;輕慢 。《呂氏春秋·下賢》:「士驁祿爵者,固輕其主。」
  6. 古樂章名,即《驁夏》。 《儀禮·大射儀》:「卿大夫皆出,公不送,公入,《驁》。」

● 驁

yào ㄧㄠˋ《集韻》牛召切,去笑疑。


  1. 〔驕驁〕 指馬匹行走時恣意放縱的樣子。《集韻·笑韻》:「驁,驕驁,馬行兒。」

英語 wild horse, mustang; wild

德語 ungezähmt (Adj)​,edles Wildpferd (S)

法語 indompté,sauvage,étalon,orgueilleux,fier

【漢典】

驁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驁

驁 ào

名

(形聲。从馬,敖聲。本義:好馬,良馬) 同本義 [noble steed]

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察今》。注:「千里馬也。王者乘之遊敖,因曰驥驁也。」

又如:驁放(任性傲物)

詞性變化


◎ 驁

驁 ào

動

放縱奔馳 [gallop]

服偃蹇以低昂兮,驂連蜷以驕驁。——《楚辭·遠遊》

◎ 驁

驁 ào

形

通「傲」。驕傲 [arrogant;proud]

士驁爵祿者,固輕其主。——《呂氏春秋·下賢》

夫智伯之爲人也,好利而驁愎。——《韓非子·十過》

始皇剛暴而驁狠。——《抱朴子·極言》

【漢典】

驁 國語辭典

驁ㄠˊáo
名
  1. 駿馬。《說文解字·馬部》:「驁,駿馬。」《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形
  1. 馬驕而不馴的樣子。明·張自烈《正字通·馬部》:「驁,馬驕不馴也。」

  2. 輕傲、狂妄。《莊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陵轢邊吏,入盜,甚驁無道,非約也。」

驁ㄠˋ​ào
  1. (一)​之又音。

【漢典】
【亥集上】【馬】 驁·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1

驁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 驁·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1

【集韻】【韻會】【正韻】𠀤牛刀切,音敖。

【廣韻】駿馬。

又馬驕不馴也。【莊子·外物篇】老萊子謂仲尼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忘其略弗及邪。【註】不云驁然不顧貽萬世之患,但云驁萬世之患,古文省字法也。

又【前漢·竇嬰傳】諸公稍自引而怠驁。

又驁夏,樂章名。【周禮·春官·鍾師】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集韻】或作驁。

又【集韻】【正韻】魚到切【韻會】疑到切,𠀤音傲。義同。

又【集韻】牛召切,音鏊。驕驁,馬行貌。

【漢典】
【卷十】【馬】

↳䮯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驁」字頭,请參考「䮯」字:)
【卷十】【馬】
《說文解字》

駿馬。以壬申日死,乘馬忌之。从馬敖聲。五到切

《說文解字注》

(䮯)駿馬。句絶,謂駿馬名也。大射禮:公入驁。注曰:驁夏,亦樂章也,以鍾𡔷奏之。按驁夏,葢取翶翔之意。凡奇士偁豪俊者可作驁俊,如尚書獒可爲酋豪字也。㠯壬申日死,乘馬忌之。忌此日也。从馬敖聲。五到切。二部。

【漢典】

驁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ɑu˥˧ 唐代读音 ngɑu ngɑ̀u日语读音 OGORU韩语罗马 O现代韩语 오

客家话 [海陆腔]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台湾四县腔] ngau2 [梅县腔] ngau2粤语 ngou4潮州话 ngau5

近代音 疑母 蕭豪韻 平聲陽 鼇小空;中古音 疑母 豪韻 平聲 敖小韻 五勞切 一等 開口;疑母 号韻 去聲 傲小韻 五到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豪部 ;王力系统:疑母 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驁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驁」說文‧馬部 「驁」漢印徵補 「驁」 「骜」 「驁」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䮯
骜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㥿(ao4)
    2. 拗(ao4)
    3. 䫨(ao4)
    4. 䁱(ao4)
    5. 澳(ao4)
    6. 扷(ao4)
    7. 㜜(ao4)
    8. 䮯(ao4)
    9. 㘬(ao4)
    10. 骜(ao4)
    11. 㜩(ao4)
    12. 岙(ao4)
同部首
    1. 騃
    2. 驋
    3. 駇
    4. 騛
    5. 騂
    6. 䮟
    7. 騶
    8. 䮼
    9. 䮮
    10. 騐
    11. 騫
    12. 䭽
同筆畫
    1. 罌
    2. 䱰
    3. 䌨
    4. 鰏
    5. 䥦
    6. 籄
    7. 醴
    8. 纂
    9. 饋
    10. 㒤
    11. 鐃
    12. 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