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cuó

zàn

ㄘㄨㄛˊ

ㄗㄢˋ

部首 邑

部外 19

總筆畫 22

簡體 酂

䣜 鄼 酂 醝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147

左右結構

312135312135251113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fqb

hcnl

mbly

27827

拼音 cuó zàn

注音 ㄘㄨㄛˊ ㄗㄢˋ

部首 邑 部外 19總筆劃 21

基本區 9147筆順 312135312135251113452

酇 基本解釋

● 酇

cuó ㄘㄨㄛˊ《集韻》才何切,平歌從。


  1. 古縣名。秦代設置,屬沛郡,位於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史記·陳涉世家》:「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2. 白酒。通「醝」。《周禮·天官·酒正》漢鄭玄注:「如今酇白矣。」

● 酇

zàn ㄗㄢˋ《廣韻》則旰切,去翰精。又作管切,在丸切。元部。


  1. 周代郊外地方組織單位,一百家為一酇。《說文·邑部》:「百家為酇。酇,聚也。」《周禮·地官·遂人》:「四里為酇,五酇為鄙。」
  2. 古縣名。①漢代設置,位於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漢書·蕭何傳》:「以酇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孫慶為酇侯。」②東晉僑置,位於今安徽省全椒縣西南。《宋書·州郡志》:「南譙太守……又有酇縣。」
  3. 樂舞標記。古代樂舞時指示舞人行進位置的記號。
  4. 姓。《萬姓統譜·寒韻》:「漢酇授字仲華,漁陽人。」

英語 collect; small administration

德語 Ortsname (S)​,Zan (Eig, Fam)

法語 (nom de lieu)​,groupe de 100 familles,(nom de lieu)​

【漢典】

酇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酇

(1) 酇 Cuó

(2) ——地名用字,如酇城,村鎮名,在河南永城縣西

(3) 另見 zàn

基本詞義


◎ 酇

酇 zàn

名

(1) (形聲。從邑,贊聲。本義:周代郊外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一百家爲酇)

(2) 同本義 [hundred families]

酇,百家爲酇。酇,聚也。——《說文》

五里爲酇。——《淮南子·時則》

五家爲鄰,五鄰爲裏,四里爲酇。——《周禮·地官·遂人》

(3) 古縣名 [Zan county]。在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漢時屬南陽郡

[南陽郡] 酇,侯國。——《漢書·地理志上》

(4) 另見 cuó

【漢典】

酇 國語辭典

酇ㄗㄢˋzàn
名
  1. 周代地方行政組織之一,百家聚居一處稱為「酇」。《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

  2. 縣名。漢置,南朝梁時廢,約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光化縣舊縣北。

【漢典】
【酉集下】【邑】 酇·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9

酇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酇·康熙筆画:26 ·部外筆画:19

【廣韻】【正韻】作管切【韻會】祖管切,𠀤音纂。【集韻】聚也。【周禮·地官·遂人】四里爲酇,五酇爲鄙。

又【禮·樂記】綴兆。【註】綴,謂酇舞者之位也。

又【奔喪】乃爲位。【註】位有酇列之處。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旰切,音贊。地名。【玉篇】南陽有酇縣。【前漢·蕭何傳】封爲酇侯。

又【廣韻】在丸切【集韻】【韻會】【正韻】徂丸切,𠀤音鑽。義同。

又【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師古曰:此縣本爲䣜,應音是也。◎按《字彙補》:蕭何封國在南陽之酇,非沛之䣜。蓋南陽酇邑爲漢隂縣,旁有筑水,古曰筑陽。何少子延初封筑陽,其明驗也。班固以酇叶何,謂蕭何封邑,與何同韻,而莽又攺䣜爲贊治,此其所以譌也。

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釋文】卽今之白醝酒也。宜作醝,在何反。 俗作鄼,非。

【漢典】
【卷六】【邑】

酇 《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百家爲酇。酇,聚也。从邑贊聲。南陽有酇縣。作管切。又,作旦切

《說文解字注》

(酇)百家爲酇。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酇,五酇爲鄙,五鄙爲縣,五縣爲遂。酇,聚也。謂酇與欑儹音義皆同。欑,一曰叢木也。儹,冣也。从邑贊聲。作管切。又作旦切。南陽有酇縣。漢地理志南陽郡酇矦國。孟康曰:音讚。按南陽縣作酇,沛郡縣作䣜。許二字畫然不相亂也,在沛者後亦作酇,直由莽曰贊治而亂。南陽酇音讚,沛䣜及改作酇字皆音嵯,音亦本不相亂。蕭何始封之酇,茂陵書、文穎、臣瓚、顏師古、杜佑皆云在南陽,江統、戴規、姚察、李吉甫、今錢氏大昕皆云在沛。在沛說是也。始封於䣜,高后乃封之南陽之酇,與筑陽。文帝至莽之酇矦皆在南陽,故地理志於南陽云酇矦國,而沛郡酇下不云矦國,爲在沛者不久也。諸家所傳班固作泗水亭高祖碑云:文昌四友,漢有蕭何。序功第一,受封於䣜。以韵求之,可以不惑。

【漢典】

酇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ʰuo˧˥; tsĄn˥˧ 日语读音 ATSUMARU

客家话 [海陆腔] zan3 zon5 [台湾四县腔] zan3 zon5 [客英字典] zan5 zon1粤语 zaan3 zyun2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寒部 ;王力系统:精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酇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酇」說文‧邑部 「酇」漢印徵 「酇」 「酂」 「酇」
          「酇」郛休碑陰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䣜
鄼
酂
醝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嵯(cuo2)
    2. 睉(cuo2)
    3. 酂(cuo2)
    4. 虘(cuo2)
    5. 鹺(cuo2)
    6. 㿷(cuo2)
    7. 䠡(cuo2)
    8. 蒫(cuo2)
    9. 鹾(cuo2)
    10. 㟇(cuo2)
    11. 䑘(cuo2)
    12. 矬(cuo2)
    13. 㔆(zan4)
    14. 鄼(zan4)
    15. 鏨(zan4)
    16. 䟅(zan4)
    17. 賛(zan4)
    18. 襸(zan4)
    19. 穳(zan4)
    20. 䥄(zan4)
    21. 㣅(zan4)
    22. 濽(zan4)
    23. 囋(zan4)
    24. 鏩(zan4)
同部首
    1. 郯
    2. 隒
    3. 郞
    4. 阿
    5. 鄷
    6. 䣎
    7. 隗
    8. 邾
    9. 邙
    10. 隃
    11. 隑
    12. 隆
同筆畫
    1. 鑉
    2. 飆
    3. 襱
    4. 鰭
    5. 䪃
    6. 䶱
    7. 䵗
    8. 譻
    9. 䪀
    10. 醻
    11. 㩴
    12. 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