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īng

ㄧㄥ

部首 言

部外 14

總筆畫 21

嚶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7B

上下結構

25111342511134411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myf

bcymr

lols

66601

拼音 yīng

注音 ㄧㄥ

部首 言 部外 14總筆劃 21

基本區 8B7B筆順 251113425111344111251

譻 基本解釋

● 譻

yīng ㄧㄥˉ


  1. 同「嚶」:「鳴玉鸞之~~。」
【漢典】
【酉集上】【言】 譻·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4

譻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譻·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4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𠀤音鶯。【說文】聲也。【廣雅】鳴也。【後漢·張衡傳】鳴玉鸞之譻譻。【註】聲也。

又人名。與譻,見【宋史·宗室表】。 【字彙】與嚶同。

【漢典】
【卷三】【言】

譻 《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聲也。从言賏聲。烏莖切

《說文解字注》

(譻)聲也。思玄賦。鳴玉鸞之譻譻。原注。譻譻、聲也。按篆下當有譻譻二字。淺人刪之。从言賏聲。烏莖切。十一部。

【漢典】

譻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ŋ˥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耕韻 平聲 甖小韻 烏莖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青部 ;王力系统:影母 耕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譻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譻」 說文‧言部「譻」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嚶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撄(ying1)
    2. 碤(ying1)
    3. 嬰(ying1)
    4. 瀴(ying1)
    5. 罂(ying1)
    6. 應(ying1)
    7. 樱(ying1)
    8. 鶧(ying1)
    9. 罃(ying1)
    10. 蝧(ying1)
    11. 桜(ying1)
    12. 愥(ying1)
同部首
    1. 譠
    2. 譜
    3. 讘
    4. 誗
    5. 讂
    6. 誃
    7. 誁
    8. 詊
    9. 訴
    10. 謮
    11. 診
    12. 諧
同筆畫
    1. 饛
    2. 㿕
    3. 驇
    4. 鱁
    5. 䵗
    6. 䎚
    7. 躎
    8. 㬭
    9. 䑎
    10. 觼
    11. 儸
    12. 爚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