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án

ㄊㄢˊ

部首 言

部外 12

總筆畫 19

簡體 谭

䜖 谭 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5A

左右結構

4111251125221251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sjh

yrmwj

sfke

01646

拼音 tán

注音 ㄊㄢˊ

部首 言 部外 12總筆劃 19

基本區 8B5A筆順 4111251125221251112

通

譚 基本解釋

● 譚

tán ㄊㄢˊ


  1. 見「譚」。

英語 surname; to talk

德語 Nachname ,Tan (Eig, Fam)

法語 (nom de famille)​

【漢典】

譚 國語辭典

譚ㄊㄢˊtán
形
  1. 安而放縱的樣子。《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富恭有本能圖,脩業居久而譚。」

名
  1. 言論。如:「天方夜譚」、「風俗奇譚」。同「談 」。

  2. 姓。如清代有譚嗣同。

【漢典】
【酉集上】【言】 譚·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譚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譚·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廣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𠀤音覃。【玉篇】大也,誕也,著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註】謂安縱也。【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又國名。【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又姓。譚子之後。【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又【正韻】與談同。【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又通作覃。【詩·大雅】實覃實訏。【鄭箋】覃或作譚。

又【廣韻】【集韻】𠀤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又叶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 【說文】本作〈言𪉲〉。

【漢典】
【卷六】【邑】

↳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譚」字頭,请參考「𨝸」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从邑覃聲。徒含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譚,非是。《說文注義》有譚長,疑後人傳寫之誤。

《說文解字注》

(𨝸)國也。齊桓公之所滅。衞風曰。譚公維私。小雅曰。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讒。譚大夫作大東以告病。左傳莊十年曰。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濟南府府東南七十里有故譚城。在二志濟南郡之東平陵縣。東平陵故城在今濟南府府東七十五里。从邑。𪉲聲。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詩、春秋、公、榖皆作譚。許書又無譚字。葢許所據從邑。齊世家譌作郯。可證司馬所據正作𨝸。𨝸譚古今字也。許書有譚長。不以古字廢今字也。

【漢典】

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n˧˥ 日语读音 HANASHI韩语罗马 TAM现代韩语 담

客家话 [海陆腔] tam2 [梅县腔] tam2 [台湾四县腔] tam2 [东莞腔] tam2 [陆丰腔] tam3 [客英字典] tam2 [客语拼音字汇] tam2 [宝安腔] tam2粤语 taam4

近代音 透母 監鹹韻 平聲陽 覃小空;中古音 定母 覃韻 平聲 覃小韻 徒含切 一等 開口;定母 感韻 上聲 禫小韻 徒感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覃部 ;王力系统:定母 侵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譚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譚」居延簡乙154.5 「譚」 「谭」 「譚」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䜖
谭
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㪔(tan2)
    2. 谭(tan2)
    3. 锬(tan2)
    4. 曇(tan2)
    5. 覃(tan2)
    6. 㽎(tan2)
    7. 㛶(tan2)
    8. 惔(tan2)
    9. 潭(tan2)
    10. 藫(tan2)
    11. 倓(tan2)
    12. 谈(tan2)
同部首
    1. 䚸
    2. 詸
    3. 讛
    4. 諛
    5. 䜡
    6. 䛉
    7. 詬
    8. 謦
    9. 詁
    10. 䛊
    11. 諫
    12. 譱
同筆畫
    1. 櫋
    2. 轔
    3. 瀠
    4. 襧
    5. 瀛
    6. 攈
    7. 攋
    8. 鐹
    9. 殰
    10. 襨
    11. 鞷
    12. 鯟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