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fú

ㄈㄨˊ

部首 虫

部外 7

總筆畫 13

𧉈 𧕰 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709

左右結構

25121434435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ebg

libnd

ipya

52147

拼音 fú

注音 ㄈㄨˊ

部首 虫 部外 7總筆劃 13

基本區 8709筆順 2512143443521

標

蜉 基本解釋

● 蜉

fú ㄈㄨˊ


  1. 〔~蝣〕昆蟲,幼蟲生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翅兩對,在水面飛行。成蟲生存期極短,交尾產卵後即死。
  2. 〔蚍~〕見「蚍」。

英語 mayfly; kind of large insect

法語 grosse fourmi

【漢典】

蜉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蜉 fú

名

(形聲。從蟲,孚聲。本義:蚍蜉:大螞蟻) 同本義 [mayfly]。如:蜉蝣羽(比喻只顧目前,不圖將來的人);蜉蝣撼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漢典】

蜉 國語辭典

蜉ㄈㄨˊfú
  1. 參見「蜉蝣 」條。

【漢典】
【申集中】【虫】 蜉·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蜉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蜉·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浮。【說文】作𧖚,蚍𧖚也。今作蜉。【爾雅·釋蟲】蚍蜉,大螘。【疏】螘大者別名蚍蜉。【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又【韻會】引《漢書》註:蚍𧖚,蜉蝣,渠略也。【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爾雅·釋蟲】蜉蝣,渠略。【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蝎蟲。【揚子·方言】蜉䖻,秦、晉之閒謂之渠略。

【漢典】
【卷十三】【虫】

蜉 《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商何也。从虫寽聲。力輟切

《說文解字注》
𧕰或从虫、从孚。孚聲。古音孚讀如浮。
【漢典】

蜉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u˧˥ 唐代读音 bhiou韩语罗马 PWU现代韩语 부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feu2 [客英字典] feu2 [海陆腔] feu2 [宝安腔] fiu2 [客语拼音字汇] feu2 fu2 [梅县腔] feu2粤语 fau4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尤韻 平聲 浮小韻 縛謀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蕭部 ;王力系统:並母 幽部 ;

吴语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蜉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𧖚」 說文‧䖵部「蜉」
「蜉」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𧉈
𧕰
𧖚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姇(fu2)
    2. 鳬(fu2)
    3. 蝠(fu2)
    4. 枎(fu2)
    5. 䵾(fu2)
    6. 芙(fu2)
    7. 伏(fu2)
    8. 桴(fu2)
    9. 箁(fu2)
    10. 服(fu2)
    11. 胕(fu2)
    12. 凫(fu2)
同部首
    1. 螡
    2. 蝖
    3. 蠻
    4. 蟸
    5. 蜽
    6. 蠟
    7. 蛢
    8. 蝶
    9. 蝱
    10. 蠯
    11. 虫
    12. 蚔
同筆畫
    1. 置
    2. 絹
    3. 塎
    4. 僁
    5. 碖
    6. 犑
    7. 鼔
    8. 嗇
    9. 傾
    10. 雏
    11. 嗵
    12. 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