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
- 蛾蝶類幼蟲,即桑蟲,後作「蠋」。《說文·虫部》:「蜀,葵中蠶也。」按:今本《詩·豳風·東山》作「蠋」。
- 單一;獨自。《方言》卷十二:「一,蜀也。南楚謂之獨。」
- 孤立的山峰。《爾雅·釋山》:「(山)獨者蜀。」清魏源《武林紀游呈錢伊庵居士》詩之五:「諸峰合成垣,不分睪與蜀。」
- 指體型較大的雞類。《爾雅·釋畜》:「雞,大者蜀。」郭璞注:「今蜀雞。」
- 指用於祭祀的器皿。《管子·形勢》:「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尹知章注:「蜀,祠器也。」
- 古代部族與方國。分布於今四川西部的古文明體。《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 歷史朝代。 ①三國時期政權(221-263年):劉備所建,史稱蜀漢。《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孫權稱帝,與蜀約盟。」 ②五代前蜀(907-925年):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政權。 ③五代後蜀(934-965年):孟知祥在蜀地建立的政權。
- 地理區域。 ①春秋魯地:位於今山東泰安西。《左傳·宣公十八年》:「楚於是乎有蜀之役。」杜預注:「蜀,魯地。」 ②周代邑名:位於今河南禹縣西北。《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③秦置郡名:轄境在今四川省西北部。《鹽鐵論·本議》:「隴、蜀之丹漆旄羽。」
- 星宿名。屬十二宮星中的大火星官。《明史·天文志》:「(十二宮星·大火)蜀,(黃道經度)一十七度弱。」
- 姓。帝嚳支子受封於蜀,後人以國為氏。《路史後紀》卷九有載。
- 四川省的别稱。
英語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德語 Raupe (S)
法語 nom monosyllabique de la province du Sichuan
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本義:蛾蝶類的幼蟲。後作「蠋」)
(2) 同本義 [caterpillar]
蜀,葵中蠶也。——《說文》
蜎蜎者蜀。——《詩·東山》。傳:「桑蠶也。」
欲小則化爲蠶蠋。——《管子·水池》
鱣似蛇,禹似蜀,人見蛇則驚駭,見蜀則毛起。——《韓非子》
(3) 古族名、國名、郡名 [Shu nationality;Kingdom of Shu],在今四川一帶
蜀,西僻之國也。——《戰國策·秦策》
南取漢中,西舉 巴、 蜀。—— 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蜀江(蜀郡之內的江河);蜀魄(杜鵑鳥的代稱。傳說蜀君杜宇死後,他的魂魄化作杜鵑鳥);蜀王春恨(傳說杜鵑春天啼鳴時聲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滅古蜀國,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國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國名,爲秦所滅。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稱蜀地爲「蜀中」);蜀王(蜀國的君王);蜀羅(蜀中織造的輕羅);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棧(蜀中的棧道);蜀本(宋時蜀中刻印的書);蜀山(蜀地山嶽的泛稱);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產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國(泛指蜀地)
(4) 朝代名 [Shu Dynasty]。三國時蜀漢的簡稱。舊地在今四川、雲南、貴州一帶
蜀兵傷者極多。——《三國演義·失街亭》
(5) 中國四川省的別稱 [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蜀刀(四川出產的小刀);蜀桐(蜀地所產的桐木);蜀都(古時四川稱爲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常用詞組
蜀 國語辭典
蜀 字源字形
|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