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ǔ

ㄕㄨˇ

部首 虫

部外 7

總筆畫 13

𦉶 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700

上下結構

252213525121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lqju

wlpli

lkri

60127

拼音 shǔ

注音 ㄕㄨˇ

部首 虫 部外 7總筆劃 13

基本區 8700筆順 2522135251214

次 通 標

蜀 基本解釋

● 蜀

shǔ ㄕㄨˇ《廣韻》市玉切,入燭禪。屋部。


  1. 蛾蝶類幼蟲,即桑蟲,後作「蠋」。《說文·虫部》:「蜀,葵中蠶也。」按:今本《詩·豳風·東山》作「蠋」。
  2. 單一;獨自。《方言》卷十二:「一,蜀也。南楚謂之獨。」
  3. 孤立的山峰。《爾雅·釋山》:「(山)獨者蜀。」清魏源《武林紀游呈錢伊庵居士》詩之五:「諸峰合成垣,不分睪與蜀。」
  4. 指體型較大的雞類。《爾雅·釋畜》:「雞,大者蜀。」郭璞注:「今蜀雞。」
  5. 指用於祭祀的器皿。《管子·形勢》:「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尹知章注:「蜀,祠器也。」
  6. 古代部族與方國。分布於今四川西部的古文明體。《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7. 歷史朝代。 ①三國時期政權(221-263年):劉備所建,史稱蜀漢。《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孫權稱帝,與蜀約盟。」 ②五代前蜀(907-925年):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政權。 ③五代後蜀(934-965年):孟知祥在蜀地建立的政權。
  8. 地理區域。 ①春秋魯地:位於今山東泰安西。《左傳·宣公十八年》:「楚於是乎有蜀之役。」杜預注:「蜀,魯地。」 ②周代邑名:位於今河南禹縣西北。《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③秦置郡名:轄境在今四川省西北部。《鹽鐵論·本議》:「隴、蜀之丹漆旄羽。」
  9. 星宿名。屬十二宮星中的大火星官。《明史·天文志》:「(十二宮星·大火)蜀,(黃道經度)一十七度弱。」
  10. 姓。帝嚳支子受封於蜀,後人以國為氏。《路史後紀》卷九有載。
  11. 四川省的别稱。

英語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德語 Raupe (S)

法語 nom monosyllabique de la province du Sichuan

【漢典】

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蜀 shǔ

名

(1) (象形。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本義:蛾蝶類的幼蟲。後作「蠋」)

(2) 同本義 [caterpillar]

蜀,葵中蠶也。——《說文》

蜎蜎者蜀。——《詩·東山》。傳:「桑蠶也。」

欲小則化爲蠶蠋。——《管子·水池》

鱣似蛇,禹似蜀,人見蛇則驚駭,見蜀則毛起。——《韓非子》

(3) 古族名、國名、郡名 [Shu nationality;Kingdom of Shu],在今四川一帶

蜀,西僻之國也。——《戰國策·秦策》

南取漢中,西舉 巴、 蜀。—— 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蜀江(蜀郡之內的江河);蜀魄(杜鵑鳥的代稱。傳說蜀君杜宇死後,他的魂魄化作杜鵑鳥);蜀王春恨(傳說杜鵑春天啼鳴時聲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滅古蜀國,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國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國名,爲秦所滅。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稱蜀地爲「蜀中」);蜀王(蜀國的君王);蜀羅(蜀中織造的輕羅);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棧(蜀中的棧道);蜀本(宋時蜀中刻印的書);蜀山(蜀地山嶽的泛稱);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產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國(泛指蜀地)

(4) 朝代名 [Shu Dynasty]。三國時蜀漢的簡稱。舊地在今四川、雲南、貴州一帶

蜀兵傷者極多。——《三國演義·失街亭》

(5) 中國四川省的別稱 [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蜀刀(四川出產的小刀);蜀桐(蜀地所產的桐木);蜀都(古時四川稱爲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常用詞組


蜀漢蜀錦蜀葵蜀犬吠日蜀繡
【漢典】

蜀 國語辭典

蜀ㄕㄨˇshǔ
名
  1. 朝代名:➊ ​ 參見「蜀漢 」條。➋ ​ 十國之一。起訖年不詳。王建建立,為後唐所滅。歷史上稱為「前蜀」。➌ ​ 參見「後蜀 」條。

  2. 四川省的簡稱。秦時隸屬巴、蜀二郡屬地,故簡稱為「蜀」。

【漢典】
【申集中】【虫】 蜀·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蜀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蜀·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𠀤音屬。【說文】葵中蠶也。【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𩔖,而愛憎異也。【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

 

【漢典】
【卷十三】【虫】

蜀 《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市玉切

《說文解字注》

(蜀)葵中蠶也。葵爾雅釋文引作桑。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傳言蟲,許言蠶者,蜀似蠶也。淮南子曰:蠶與蜀相類,而愛僧異也。桑中蠹卽蝤蠐。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謂勹。象其身蜎蜎。市玉切。三部。詩曰:蜎蜎者蜀。豳風文。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漢典】

蜀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u˨˩˦ 唐代读音 *zhiok日语读音 IMOMUSHI韩语罗马 CHOK现代韩语 촉越南语 xọc

客家话 [海陆腔] c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zug5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英字典] chuk7 [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宝安腔] zuk7 [东莞腔] suk7粤语 suk6

近代音 審母 魚模韻 入聲作平聲 淑小空;中古音 禪母 燭韻 入聲 蜀小韻 市玉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屋部 ;王力系统:禪母 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蜀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蜀」H11:68 「蜀」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 「蜀」郭.老甲.21   「蜀」說文‧虫部 「蜀」睡虎地簡47.49     「蜀」
  「蜀」蜀西工戈戰國晚期集成11008       「蜀」老子甲後223      
  「蜀」二十六年蜀守武戈戰國晚期集成11368       「蜀」武威醫簡87甲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JPN
KOR
異體字
𦉶
蠋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㻿(shu3)
    2. 數(shu3)
    3. 㒔(shu3)
    4. 屬(shu3)
    5. 䠱(shu3)
    6. 鱪(shu3)
    7. 鼠(shu3)
    8. 籔(shu3)
    9. 蠴(shu3)
    10. 薯(shu3)
    11. 潻(shu3)
    12. 襡(shu3)
同部首
    1. 蟟
    2. 䗞
    3. 蝎
    4. 蛏
    5. 蝖
    6. 蠝
    7. 蜼
    8. 蠚
    9. 蛊
    10. 蠀
    11. 蚪
    12. 蝓
同筆畫
    1. 煌
    2. 禌
    3. 詷
    4. 楈
    5. 慠
    6. 粳
    7. 䅚
    8. 夢
    9. 鄤
    10. 䤣
    11. 䪟
    12. 㚠
初中古詩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唐·刘禹锡 《陋室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