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ū

ㄊㄨ

部首 艸

部外 9

總筆畫 15

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456

上下結構

1224453413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pwd

tjck

ewgs

44804

拼音 tū

注音 ㄊㄨ

部首 艸 部外 9總筆劃 12

基本區 8456筆順 122445341344

標

葖 基本解釋

● 葖

tū ㄊㄨˉ


  1. 古書上說的蘿蔔一類的植物。

德語 Follikel (S)

【漢典】

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葖 tū

——見「蓇葖」( gūtū)

【漢典】

葖 國語辭典

葖ㄊㄨˊtú
名
  1. 植物名。即蘿蔔。萊菔屬。開紫花,根部肥大。《爾雅·釋草》:「葖,蘆萉。」晉·郭璞·注:「萉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俗呼雹葖。」宋·邢昺·疏:「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一名蘆菔,今謂之蘿蔔是也。」

【漢典】
【申集上】【艸】 葖·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葖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葖·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唐韻】徒骨切,音突。【爾雅·釋草】葖,蘆萉。【註】萉宜爲菔,蘆菔也。紫花大根,俗呼雹突。詳前菔字註。

【漢典】

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 日语读音 DAIKON越南语 nhút

客家话 [宝安腔] tut7 [客语拼音字汇] tud6粤语 dat6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沒韻 入聲 突小韻 陀骨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沒部 ;王力系统:定母 物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葖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捸(tu1)
    2. 宊(tu1)
    3. 禿(tu1)
    4. 鵚(tu1)
    5. 湥(tu1)
    6. 堗(tu1)
    7. 㟮(tu1)
    8. 痜(tu1)
    9. 鋵(tu1)
    10. 嶀(tu1)
    11. 凸(tu1)
    12. 秃(tu1)
同部首
    1. 蕁
    2. 莙
    3. 䒪
    4. 䒹
    5. 莭
    6. 莧
    7. 蕏
    8. 茣
    9. 萋
    10. 蕣
    11. 䔑
    12. 萼
同筆畫
    1. 渡
    2. 喸
    3. 蛠
    4. 腱
    5. 谡
    6. 徦
    7. 缇
    8. 稅
    9. 谠
    10. 赐
    11. 雂
    12. 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