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cì

ㄘˋ

部首 艸

部外 6

總筆畫 12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26

上下結構

122125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gmi|asmb

tdb

efld

44902

拼音 cì

注音 ㄘˋ

部首 艸 部外 6總筆劃 9

基本區 8326筆順 122125234

茦 基本解釋

● 茦

cì ㄘˋ


  1. 草的芒刺。

英語 thorns, prickles

【漢典】
【申集上】【艸】 茦·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茦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茦·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玉篇】楚革切,音冊。【說文】莿也。【爾雅·釋草】茦,刺。【註】草刺針也,關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閒曰茦。

又【集韻】七賜切。同莿,草芒。

【漢典】
【卷一】【艸】

茦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莿也。从艸朿聲。楚革切

《說文解字注》

(茦)莿也。茦刺見釋艸。刺不從艸。方言曰。凡艸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或謂之壯。按木𦬆曰朿。艸𦬆曰茦。因木𦬆之字爲義與聲也。但許君上下文皆係艸名。不當泛釋凡艸之刺。或因上文葎艸有刺聯及之。或自有艸名茦。一名莿。與方言異義。未可定也。从艸。朿聲。楚革切。古音在十六部。

【漢典】

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ʰɿ˥˧ 越南语 thuốc

客家话 [海陆腔] cet7 cih5 [客英字典] cet7 cih5 [台湾四县腔] cet7 cih5 [梅县腔] cet7粤语 caak3 zaak3

韵书
【漢典】

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茦」 茦鼎西周中期集成2065「茦」 說文‧艸部「茦」
金文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螆(ci4)
    2. 伺(ci4)
    3. 刾(ci4)
    4. 赐(ci4)
    5. 䳐(ci4)
    6. 䰍(ci4)
    7. 㞖(ci4)
    8. 㡹(ci4)
    9. 㹂(ci4)
    10. 佽(ci4)
    11. 㩞(ci4)
    12. 䯸(ci4)
同部首
    1. 䕶
    2. 蕟
    3. 薌
    4. 菞
    5. 䔊
    6. 蓄
    7. 蒪
    8. 蔛
    9. 䕤
    10. 䕬
    11. 芭
    12. 䕷
同筆畫
    1. 珎
    2. 㳝
    3. 㛅
    4. 䥼
    5. 茞
    6. 笀
    7. 峣
    8. 贰
    9. 㡇
    10. 娗
    11. 垓
    12. 𠉑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