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ì

ㄘˋ

部首 虫

部外 6

總筆畫 12

䗹 蚝 螅 螆 蟌 𧉠 𧍤 𧏀 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6D3

右上包圍結構

121251214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aji

jilmi

ehi

43150

拼音 cì

注音 ㄘˋ

部首 虫 部外 6總筆劃 12

基本區 86D3筆順 121251214534

蛓 基本解釋

● 蛓

cì ㄘˋ


  1. 一種毛蟲,刺蛾科黃刺蛾的幼蟲。俗稱「洋辣子」。

英語 caterpillar; (Cant.) a nit, louse; itching

法語 tique

【漢典】

蛓 國語辭典

蛓ㄘˋcì
名
  1. 一種毛毛蟲。《說文解字·虫部》:「蛓,毛蟲也。」

【漢典】
【申集中】【虫】 蛓·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蛓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蛓·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𠀤七賜切,音刺。【說文】毛蟲也。【爾雅·釋蟲】蛁,毛蟲。【疏】蛁,一名毛蠹,卽蛓也。今俗呼爲毛蛓,有毒螫人。【王逸·九思】蛓緣兮我裳。

又【唐韻】七吏切。義同。 【玉篇】或作螆𧉠𧍤蚝。【類篇】別作𧋐。【集韻】又作𧏀。

又𧊸。

 

【漢典】
【卷十三】【虫】

蛓 《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毛蟲也。从虫𢦔聲。千志切

《說文解字注》

(蛓)毛蟲也。不曰毛蠹者,不居木中,但食葉也。釋蟲云:蟔,蛅蟴。郭云:蛓屬也。今靑州人呼蛓爲蛅蟴。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按今俗云刺毛者是也。食木葉,體有棱角,有毛,有采色,毛能螫人。叔然說不誤也。其老而成蛹,則外有𣪊如雀𡖉然。本艸經謂之雀甕。或出成蛾放子如蠶子。或卽𡖉育於𣪊中。故本艸云:雀甕,蛅蟖房也。蛅蟴音髯斯。从虫𢦒聲。讀若笥。三字依爾雅釋文補。千志切。一部。本艸作蚝。音同。

【漢典】

蛓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ʰɿ˥˧

客家话 [海陆腔] cih5 ci5 [梅县腔] ze5 [台湾四县腔] cih5 ci5 [客英字典] cih5粤语 ci3 zi1潮州话 ci3

近代音 中古音 清母 寘韻 去聲 刺小韻 七賜切 三等 開口;清母 志韻 去聲 蛓小韻 七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咍部 ;王力系统:清母 之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蛓」 說文‧虫部「蛓」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䗹
蚝
螅
螆
蟌
𧉠
𧍤
𧏀
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䯸(ci4)
    2. 䦻(ci4)
    3. 赐(ci4)
    4. 佽(ci4)
    5. 㡹(ci4)
    6. 𠕞(ci4)
    7. 庛(ci4)
    8. 賜(ci4)
    9. 絘(ci4)
    10. 伺(ci4)
    11. 莿(ci4)
    12. 㞖(ci4)
同部首
    1. 䖥
    2. 蛐
    3. 䗂
    4. 虯
    5. 蚍
    6. 蠳
    7. 蟈
    8. 蝿
    9. 蟨
    10. 䗊
    11. 蛥
    12. 蟴
同筆畫
    1. 焾
    2. 胾
    3. 𠒞
    4. 䦎
    5. 軼
    6. 貀
    7. 椃
    8. 㛺
    9. 閔
    10. 傜
    11. 㭼
    12. 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