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脯
- 乾肉。《詩•大雅•凫鷖》:「爾酒既湑,爾殽伊脯。」
- 使之成為乾肉。《抱朴子•外篇•詰鮑》:「辜諫者,脯諸侯,葅方伯,剖人心,破人脛。」
- 熟肉。《吕氏春秋•誣徒》:「子華子曰:『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亦樂其所以亡,故烹獸不足以盡獸,嗜其脯則幾矣。』」
- 乾燥脫水的瓜果。如:桃脯;杏脯。《晋書•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 用同「晡」。傍晚。《太平廣記》卷二百六十四引孫光憲《北夢瑣言》:「曾乞食於滑州酸棗縣,自旦及脯,無與之者。」
● 脯
- 同「酺」。《集韻•模韻》:「酺,《説文》:『王德布,大㱃酒也。』或作脯。」
- 胸部。如:挺著脯子。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嗔忿忿腆着胸脯,惡哏哏豎着髭鬚。」
英語 dried meat; preserved fruits
德語 Brustkasten, Brustkorb (S)
法語 fruit confit,tranche de viande séchée,viande séchée
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肉,甫聲。本義:乾肉)
(2) 同本義 [dried meat]
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謂加薑桂鍛治者謂之,不加薑桂以鹽幹之者謂之脯。——《周禮·天官》注
又如:肉脯;牛脯;脯餼(乾肉和生肉);脯糗(乾肉和乾糧);脯臘(乾肉);脯棗(乾肉和棗類果品)
(3) 乾燥脫水的瓜果 [preserved fruit]。
如:桃脯;杏脯
(4) 熟肉 [meat]。
如:脯羹(肉汁);脯酒(酒肉);脯肉(肉食);脯醬(肉醬)
詞性變化
動
(1) 制乾肉 [make dried-meat]
辜諫者,脯諸侯,俎方伯,剖人心,破人脛。——《抱朴子》
又如:脯醢(古代把人做成肉乾或剁成肉醬的酷刑)
形
(1) 枯乾的 [dried up]。
如:脯田(專指嚴冬天寒地凍,土地缺乏養料時所耕之田)
(2) 另見 pú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脯 pú
名
(1) 胸脯 [chest;breast]。
如:脯子
常用詞組
脯 國語辭典
-
乾肉。如:「鹿脯」、「肉脯」。《論語·鄉黨》:「沽酒市脯不食,不撒薑食,不多食。」
-
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如:「桃脯」、「杏脯」、「瓜脯」。《晉書·卷六二·祖逖傳》:「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
-
刑殺人後再把他的骨肉碎割,晒成肉乾。《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
胸部。如:「胸脯」、「雞脯」。
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u˨˩˦ 唐代读音 biǒ日语读音 HOJISHI韩语罗马 PHO现代韩语 포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bu3 pu3 [东莞腔] pu2 pu3 [海陆腔] bu3 pu3 [客英字典] pu3 [梅县腔] pu3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3 | pu2 [客语拼音字汇] pu2 pu3 [梅县腔] pu2粤语 fu2 pou2
近代音 幫母 魚模韻 平聲陰 逋小空;滂母 魚模韻 平聲陽 蒲小空;非母 魚模韻 上聲 甫小空;中古音 非母 麌韻 上聲 甫小韻 方矩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模部 ;王力系统:幫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