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綠
名
(1) 通「菉」。一種野菜 [hispid arthraxon]
終朝采綠,不盈一掬。——《詩·小雅·綠竹猗猗》
(2) [文]∶帝王受命的符籙。後作「籙」 [book of prophecy]
河出綠圖,地出乘黃。——《墨子》
(3) 又用於綠林(綠林山)、綠營(清代漢人地方武裝)、鴨綠江等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綠
形
(1) (形聲。從糸( mì),表示與線絲有關,錄聲。本義:青中帶黃的顏色)
(2) [口]∶同本義 [green]
綠,帛青黃色也。——《說文》
君朱綠。——《禮記·玉藻》
綠葉素榮。——《楚辭·橘頌》。注:「猶青也。」
綠車名曰皇孫車。天子有孫,乘之以從。——蔡邕《獨斷》
綠碧青絲繩。——《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綠(淺綠色);碧綠(青綠色);綠耳(駿馬名。爲「周穆王」八駿之一。因其毛爲綠色,故名);綠竹(綠色的竹子);綠沈(濃綠色,深綠色。凡弓、槍衣甲及其它器物飾以綠漆或爲綠色的都可加上綠沈二字);綠波(碧波,澄綠的水波);綠衫(「唐」時低層官吏所穿的綠色衣衫)
(4) 顏色昏暗,烏黑色 [dark]
綠雲擾擾。——唐· 杜牧《阿房宮賦》
(5) 又如:綠鬢(烏黑而光亮的鬢髮。引申爲青春年少的容顏);綠媛(有烏黑頭髮的美女);綠雲(女子烏黑光亮的秀髮)
詞性變化
◎ 綠
動
(1) 呈現綠色 [present green]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綠化(種植花、草、樹木,使周圍一片碧綠,在城市可以使環境優美衛生,在山區可防止水土流失);綠浮(指綠茶泡出的液汁);綠油(用油彩飾爲綠色);綠意(指春天草木蔥翠的氣象);綠威威(形容呈現一片綠色)
常用詞組
(綠)帛靑黃色也。綠衣毛傳曰。綠、閒色。玉藻正義曰。五方閒色。綠、紅、碧、紫、駵黃是也。木靑剋土黃。東方閒色爲綠。綠色靑黃也。火赤剋金白。南方閒色爲紅。紅色赤白也。金白剋木靑。西方閒色碧。碧色白靑也。水黑剋火赤。北方閒色紫。紫色黑赤也。土黃剋水黑。中央閒色駵黃。駵黃色黃黑也。从糸。彔聲。力玉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