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 基本解釋
絢 國語辭典
形
-
文綵華麗。南朝梁·江淹〈為始安王拜兗州刺史章〉:「絢服騰炤,懋冊凝芬。」
動
-
點綴、照耀。《文選·左思·蜀都賦》:「幽思絢道德,摛藻掞天庭。」唐·劉禹錫〈省試風光草際浮〉詩:「含煙絢碧彩,帶露如珠綴。」
-
迷惑、迷亂。《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故色絢於目,情感於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視。」
【漢典】
《說文解字》
《詩》云:“素以爲絢兮。”从糸旬聲。許掾切〖注〗臣鉉等案:《論語》注:絢,文貌。
《說文解字注》
(絢)《詩》云:㠯爲絢兮。逸詩。見論語八佾篇。馬融曰:絢,文貌也。鄭康成禮注曰:采成文曰絢。注論語曰:文成章曰絢。許次此篆於繡繪閒者,亦謂五采成文章,與鄭義略同也。鄭注繪事後素云:畫繪先布衆采,然後以素分其閒,以成其文。朱子則云:後素,後於素也。謂先以粉地爲質,而後施五采。據許絢在繡繪閒,繡繪皆五采也,葢許用白受采之恉與。从糸,旬聲。許掾切。古音在十二部。按唐玄度九經字㨾、絢同字。注云:上說文从筍聲,下經典相承隸省。按不見於他書,疑唐氏所據未確也。惟儀禮注云:絢今文作。然則絢出禮古文。許用禮古文,故不錄禮今文。玉篇同上絢,本禮注也。集韵同絢。此本唐氏也。〖注〗字原从筍作。《集韻》絢或从荀。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