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絓
- 受阻;絆住。《左傳•成公二年》:「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骖絓於木而止。」
- 觸犯。《論衡•辨祟》:「故發病生禍,絓法入罪。」
- 構成。《史記•律書》:「結怨匈奴,絓禍於越,勢非寡也。」
- 獨特。《方言》巻六:「絓,特也。晋曰絓。」
● 絓
- 繅繭時弄結了的絲。《龍龕手鑑•糸部》:「絓,惡結絲也。」
- 用袋子裝著絲綿在水中淘洗。《説文•糸部》:「絓,以囊絮練也。」
- 紬,一種粗綢子。《急就篇》:「絳緹絓紬絲絮綿。」
英語 obstructed; hindered
德語 ängstlich, bange
法語 type de soie grossière,sac utilisé pour envelopper la soie avant de la laver
【漢典】
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繭粗絲[coarse silk]
絓,繭滓絓頭也。從糸,圭聲。——《說文》
絓,紬也。——《廣雅》
絳緹絓紬絲絮綿。——《急就篇》。顏注:「紬之尤粗者曰絓。繭滓所抽也。」
詞性變化
動
(1) 通「掛」。懸掛 [hang]
絓,懸也。——《廣雅》
不絓聖人之罔。——《漢書·敘傳上》
又如:高絓(高高懸掛)
(2) 絆住;掛礙 [be blocked]
君聞大魚乎?網不能止,徼不能絓也,蕩而失水,螻蟻得意也。——《韓非子·說林下》
車絓於木而止。——《史記·齊太公世家》
又如:絓閡(掛礙;牽掣);絓絕(絆斷)
(3) 連及;連結 [involve]
心絓結而不解兮。——《楚辭·哀郢》
而禍福絓羅。——《太玄·玄瑩》。注:「猶流離也。」
又如:絓染(牽連,連累);絓誤(因受牽連而失官)
【漢典】
絓 國語辭典
動
-
受阻礙、牽絆。《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礙也。」《淮南子·兵略》:「飛鳥不動,不絓網羅。」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