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犬」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狗)
(2) 同本義。古時特指大狗,後來犬、狗通名 [dog]
犬,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說文》
效犬者,左牽之。——《禮記·曲禮》。疏:「大者爲犬,小者爲狗。」
食麻與犬。——《禮記·月令》
時則有犬禍。——《洪範五行傳》
犬坐於前。——《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牧羊犬;獵犬;警犬;玩賞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馬(狗和馬);犬人(官名。周禮秋官之屬。掌理犬牲的官員);犬服(古代車上用犬皮製成的兵器袋)
(3) 舊時常用爲自謙或鄙斥他人之詞 [dog]。
如:犬婦(對人謙稱兒媳婦);犬馬之齒(謙稱自己的年齡);犬兒(猶言小奴才);犬馬(舊時臣子對君上的自卑之稱;喻小人)
(4) 稱自己的兒子(謙稱) [my son]
這是第二小犬,名叫寶玉。——《紅樓夢》
常用詞組
【漢典】
犬 國語辭典
名
-
動物名。即狗。哺乳綱食肉目。嗅覺、聽覺異常敏銳,馴化後,可守衛門戶或幫助打獵。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漢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
𥌭切,圈上聲。【說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埤雅】傳曰: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禮·曲禮】效犬者,左牽之。【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爲犬,小者爲狗。故月令皆爲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又【禮·曲禮】犬曰羹獻。【周禮·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
又【左傳·隱八年】遇於犬丘。【註】犬丘,垂也。地有兩名。
【漢典】
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