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 [torch]
夜未央,庭燎之光。——《詩·小雅·庭燎》。疏:“庭燎者,樹之於庭,燎之爲明,是燭之大者。“
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儀禮·士喪禮》注
又如:燎火(火炬);燎炬(火把);燎燭(燭炬)
詞性變化
〈動〉
(1) 燙 [scald]。
如:燎漿泡
(2) 另見 liǎo;liào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動〉
(1) (形聲。從火,尞( liáo )聲。本義:放火焚燒草木)
(2) 同本義 [burn]
燎,放火也。——《說文》
燎,燒田也。——《一切經音義》引《說文》
燎,燒也。——《廣雅》
若火之燎於原。——《書·洛誥》
燎京薪。——張衡《西京賦》
燎之方揚,寧或滅之?——《詩·小雅·正月》
又如:星火燎原。又指放火燒田除草。如:燎荒;燎野(放火燒田;火燒原野)。泛指延燒;燒
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書·盤庚上》
又如:燎火(延燒着的火);燎草兒(到祖墳上燒紙)
(3) 烤炙,烘乾,烘烤 [roast;scald]
疑以火自燎。——《漢書·王莽傳》
光武對竈燎衣。——《後漢書·馮異傳》
(4) 被火焰燒焦 [singe]
發一燈可燎阿房。——唐· 杜牧《阿房宮賦》
如:燎眉(火燒眉毛。比喻情況急迫);燎髮;燎毛
(5) 用同“憭”。明白;明瞭 [understand]
佼人燎兮。——《詩·陳風·月出》
又如:燎悟(明瞭,領悟);燎徹(瞭解透徹);燎燎(明顯);燎亮(明白)
(6) 另見 liáo;liào
基本詞義
◎ 燎 liào
〈動〉
(1) 照明 [illuminate]
桓公雖不言,若暗夜而燭燎也。——《呂氏春秋·精諭》
(2) 夜獵 [hunt in night]
昔有司原氏者,燎獵中野。——《潛夫論》
又如:燎獵
(3) 假借爲“尞”。燒柴祭天 [burn]
及百祀之新燎。——《呂氏春秋·季冬》。注:“燎者,積聚柴薪,置璧與牲於上而燎之。升其煙氣。”
民所燎矣。——《詩·大雅·旱麓》。釋文:“柴祭天也。”
休之以燎。——《漢書·司馬相如傳》。注:“祭天也。”
燎祭天,報之義也。——《白虎通·封禪》
又如:燎柴(燒柴祭天);燎祭(古代祭祀儀式之一。把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燒祭天);燎燔(燒柴而祭)
(4) 另見 liáo;liǎo
燎 國語辭典
-
火把、火燭。《詩經·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漢·毛亨·傳:「庭燎,大燭。」
-
烘烤。《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異抱薪,鄧禹熱火,光武對灶燎衣。」唐·章懷太子·注:「燎,炙也。」
-
顯明。《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
參見「燎漿泡 」條。
-
焚燒。《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唐·吳筠〈覽古〉詩一四首之一:「秦皇燎儒術,方冊靡孑遺。」
【玉篇】【正韻】𠀤力弔切,音料。【玉篇】庭燎國之大事,樹以照衆也。【詩·小雅】庭燎之光。【釋文】鄭云:在地曰燎,執之曰燭,樹之門外曰大燭,於內曰庭燎,皆是照衆爲明。【禮·月令】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周禮·天官·閽人】設門燎。【註】地燭也。
又【玉篇】放火也。
又【詩·陳風】佼人燎兮。【朱傳】燎明也。
又【詩·小雅】燎之方揚。【箋】火田曰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照切,音療。【廣韻】照也。
又【廣韻】一曰宵田。
又【廣韻】放火也。【詩·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又【集韻】本作尞。【前漢·郊祀志】尞禋有常用。【註】師古曰:尞與燎同。
又【唐韻】力小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絞切,𠀤音繚。【說文】本作
𤐗,亦放火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註】燎,力召反。
又力鳥反。
又【集韻】或作𤊽。亦作轑。【前漢·杜欽傳】欲以熏轑天下。【註】師古曰:轑,讀曰燎。假借用字。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縱火焚也。
又離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詩·小雅·庭燎釋文】徐邈音力燒反。
燎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ɑu˧˥; liɑu˨˩˦ 唐代读音 liɛ̀u liɛ̌u日语读音 KAGARIBI韩语罗马 LYO现代韩语 료 요越南语 díp liệu
客家话 [陆丰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海陆腔] liau2 liau5 [宝安腔]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liau5 [梅县腔] liau5 [东莞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5粤语 liu4 liu6
近代音 來母 蕭豪韻 上聲 了小空;中古音 來母 宵韻 平聲 燎小韻 力昭切 三等 開口;來母 笑韻 去聲 𤊽小韻 力照切 三等 開口;來母 小韻 上聲 繚小韻 力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豪部 ;來母 豪部 ;來母 豪部 ;王力系统:來母 宵部 ;來母 宵部 ;來母 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