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ái

ㄊㄞˊ

部首 火

部外 5

總筆畫 9

㸀 炲 𤆃 𤊜 𤒞 𨐹 㷘 𤐮 𤐽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0B1

上中下結構

5425143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ckou

irf

zsju

23809

拼音 tái

注音 ㄊㄞˊ

部首 火 部外 5總筆劃 9

基本區 70B1筆順 542514334

標

炱 基本解釋

● 炱

tái ㄊㄞˊ


  1. 煙氣凝積而成的黑灰(俗稱「煙子」或「煤子」):煤~。鬆~(松煙)。

英語 soot

德語 Ruß (S)

法語 noir de fumée

【漢典】

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炱 tái

名

(1) 煙塵。煙氣凝積而成的黑灰。俗稱煙子 [soot]

炱,灰炱煤也。從火,臺聲。——《說文》

積煙爲炱煤。——《通俗文》

埃(炱)不漫。——《列子·黃帝》

(2) 又如:煤炱(亦作「炲煤」。煤灰);炱朽(因長期被煙燻而腐爛)

(3) 黑色 [black]

腎風之狀…其色炱。——《素問·風論》

【漢典】

炱 國語辭典

炱ㄊㄞˊtái
名
  1. 煙氣凝結而成的黑灰。如:「煤炱」、「松炱」。

【漢典】
【巳集中】【火】 炱·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炱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炱·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臺。【說文】灰炱,煤也。【集韻】或書作炲。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玉篇】炱煤,煙塵也。

【漢典】
【卷十】【火】

炱 《說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灰,炱煤也。从火台聲。徒哀切

《說文解字注》

(炱)灰炱煤也。通俗文曰。積煙曰炱煤。玉篇曰。炱煤、煙塵也。廣韵曰。炱煤、灰入屋也。从火。台聲。徒哀切。一部。按本部無煤。土部有塺字。玉篇炱煤二文相接。

【漢典】

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i˧˥ 日语读音 SUS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toi2 [梅县腔] toi2 [海陆腔] toi2 [客语拼音字汇] toi1 [客英字典] toi2粤语 toi4潮州话 tai5

近代音 透母 皆來韻 平聲陽 臺小空;中古音 定母 咍韻 平聲 臺小韻 徒哀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咍部 ;王力系统:定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炱」 說文‧火部「炱」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㸀
炲
𤆃
𤊜
𤒞
𨐹
㷘
𤐮
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嬯(tai2)
    2. 䑓(tai2)
    3. 㬃(tai2)
    4. 鲐(tai2)
    5. 籉(tai2)
    6. 㙵(tai2)
    7. 䈚(tai2)
    8. 炲(tai2)
    9. 擡(tai2)
    10. 台(tai2)
    11. 㸀(tai2)
    12. 薹(tai2)
同部首
    1. 燦
    2. 㶻
    3. 焞
    4. 煼
    5. 煊
    6. 熒
    7. 灸
    8. 烂
    9. 灭
    10. 爅
    11. 熴
    12. 炽
同筆畫
    1. 绞
    2. 飛
    3. 帞
    4. 頁
    5. 埏
    6. 穿
    7. 度
    8. 䯃
    9. 险
    10. 垣
    11. 威
    12. 郡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