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 基本解釋
揚 國語辭典
舉起、抬高。如:「揚手」。唐·李白〈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詩:「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
飄動。如:「飛揚」、「飄揚」。《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
彰顯。《禮記·中庸》:「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
稱頌、傳播。如:「表揚」、「讚揚」、「宣揚」、「揚名國際」。
掀起。《楚辭·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文選·班固·西都賦》:「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往上撒,以去除穀物的外皮。如:「揚場」、「簸揚」。
推薦。《書經·堯典》:「明明揚側陋。」漢·孔安國·傳:「明舉明人在側陋者,廣求賢也。」《北史·卷六七·王士良傳》:「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揚人物。」
得意的樣子。如:「趾高氣揚」、「志高而揚」。
姓。如漢代有揚雄。
〔古文〕敭𠭲【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
𠀤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又【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又【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又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又【爾雅·釋詁】𢋐揚,續也。
又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又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又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又姓。【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又宋揚避舉,明揚光休。 通作颺。
揚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ŋ˧˥ 唐代读音 *iang日语读音 AGERU AGARU AGE韩语罗马 YANG现代韩语 양越南语 dương
客家话 [梅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tit8 [东莞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yong3 [沙头角腔] jong2 [海陆腔] rong2粤语 joeng4
近代音 影母 江陽韻 平聲陽 陽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陽韻 平聲 陽小韻 與章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餘母 陽部 ;
揚 字源字形
金文 |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