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夲義:緊握的手。俗稱拳頭)
(2) 同本義 [fist]
拳,手也。——《說文》。按,張之爲掌,卷之爲拳。”
魯君許諾,乃使吏鞟其拳。——《呂氏春秋》
(3) 又如:揮拳;赤手空拳
(4) 拳術;拳擊 [boxing]。如:拳經(談拳術的文字;拳術);打拳;太極拳;拳技(拳擊的技法);拳法(拳擊的技法)
(5) 通“弮”。弓弩 [bows]
士張空拳。——《漢書·李廣傳》
(6) 姓
詞性變化
〈動〉
(1) 通“蜷”。屈曲;捲曲 [curl]
其棱細則拳曲。——《莊子·人間世》
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顏氏家訓·勉學》
(2) 又如:拳拳彎彎(捲曲的樣子);拳毛(捲曲的毛髮);拳攣(拳曲;屈曲);拳毛(毛髮捲曲);拳足(捲曲腳爪);拳發(頭髮捲曲)
〈形〉
(1) 勇壯 [brave]
無拳無勇。——《詩·巧言》。傳:“力也。”
有拳勇股肱之力。——《國語·齊語》。注:“人勇爲拳。”
(2) 如:拳果(壯勇果斷);拳勇(勇壯);拳捷(勇壯敏捷);拳猛(勇猛);拳腕(猶勇力);拳儇(勇壯矯捷)
(3) 誠摯 [honest]
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勝拳拳。——《漢書·貢禹傳》
(4) 又如:拳拳好善(誠心誠意行善);拳摯(誠摯)
〈量〉
(1) 表示動量,用於拿拳頭打人的動作
你便在我臉上打一百拳也不妨!——《水滸傳》
(2) 表示物量,相當於“樁”、“件”
我這一去,不得一拳兒好買賣不回來。——張國賓《合汗衫》
常用詞組
拳 國語辭典
手屈指捲握成的形狀。如:「雙手握拳。」、「揮拳打人。」
一種徒手搏擊的武術。如:「打拳」、「太極拳」、「少林拳」。
量詞。計算拳頭出擊的單位。如:「他連揮三拳,全部落空。」
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拳彌。
彎曲。如:「拳起腿來。」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
〔古文〕𢮙㩲【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
𠀤音權。手也。【玉篇】屈手也。【前漢·鉤弋倢伃傳】武帝巡守過河閒,召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
又【廣雅】拳拳,憂也。一曰愛也。
又勤懇也,恭也。【前漢·貢禹傳】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註】忠謹之意。亦作惓惓。
又奉持之貌。【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又姓。衞大夫拳彌。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
又驅圓切,音弮。𠀤奉持貌。
又與弮同。【前漢·司馬遷傳】士張空拳,冒白刃。【註】拳,弓弩弮也。言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空拳也。
又已袁切,綣平聲。力也。【詩·小雅】無拳無勇。徐邈讀。
又通作捲。見捲字註。
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uan˧˥ 唐代读音 ghyuɛn日语读音 KOBUSHI韩语罗马 KWEN现代韩语 권越南语 quyền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kian2 [宝安腔] ken2 [客英字典] ken2 kien2 [沙头角腔] kien2 [梅县腔] kian2 [台湾四县腔] kien2 [海陆腔] kien2 [东莞腔] ken2 [陆丰腔] kian3粤语 kyun4
近代音 溪母 先天韻 平聲陽 拳小空;中古音 群母 仙韻 平聲 權小韻 巨貟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寒部 ;王力系统:羣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