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wù

ㄨˋ

部首 手

部外 3

總筆畫 6

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264

左右結構

121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gqn

qmu

dgr

51012

拼音 wù

注音 ㄨˋ

部首 手 部外 3總筆劃 6

基本區 6264筆順 121135

扤 基本解釋

● 扤

wù ㄨˋ


  1. 折磨:「天之~我,如不我克。」
  2. 騷動。
  3. 姓。

英語 to thrust; to move

德語 erregen, verschieben ,schwanken, Schaukeln (S)

法語 secouer,osciller

【漢典】

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扤 wù

動

搖動 [shake]

揚翠葉,扤紫莖。——司馬相如《上林賦》

【漢典】

扤 國語辭典

扤ㄨˋwù
動
  1. 動、搖。《詩經·小雅·正月》:「天之扤我,如不我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揚翠葉,扤紫莖。」

【漢典】
【卯集中】【手】 扤·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扤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扤·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說文】動也。【詩·小雅】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輻廣而鑿淺,則是以大扤。【揚子·方言】扤,不安也。

又【廣韻】【集韻】𠀤魚厥切,音月。義同。詩箋註有二音。

又【集韻】五活切,玩入聲。義同。或作卼。

【漢典】
【卷十二】【手】

扤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動也。从手兀聲。五忽切

《說文解字注》

(扤)動也。詩正月。天之扤我。傳曰。扤、動也。考工記。是以大扤。从手。兀聲。五忽切。十五部。

【漢典】

扤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u˥˧ 日语读音 UGOKU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ut7 [海陆腔] ngut7 [台湾四县腔] ngut7粤语 at1 ngaat6 ngat1

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月韻 入聲 月小韻 魚厥切 三等 合口;疑母 沒韻 入聲 兀小韻 五忽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沒部 ;王力系统:疑母 物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扤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扤」 說文‧手部「扤」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䀛(wu4)
    2. 䦜(wu4)
    3. 䳱(wu4)
    4. 䎸(wu4)
    5. 霚(wu4)
    6. 悞(wu4)
    7. 勿(wu4)
    8. 悟(wu4)
    9. 㽾(wu4)
    10. 齀(wu4)
    11. 旿(wu4)
    12. 䚈(wu4)
同部首
    1. 㨰
    2. 抡
    3. 挧
    4. 攈
    5. 擵
    6. 搵
    7. 搧
    8. 搊
    9. 捀
    10. 捙
    11. 攭
    12. 摡
同筆畫
    1. 㸨
    2. 䒘
    3. 𠆽
    4. 忛
    5. 𠀝
    6. 𠕼
    7. 冱
    8. 亥
    9. 好
    10. 𠇇
    11. 伩
    12. 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