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康爲穅的本字。從禾,康聲。本義:穀皮;米糠)
(2) 同本義 [bran;rice polishings]
康,穀皮也。——《說文》。字亦作穅。
塵垢粃穅。——《莊子·逍遙遊》
亦食穅何覈耳。——《漢書·陳平傳》
播康迷目。——《莊子·天運》
(3) 五路通達的大路,泛指大路 [broad road]
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爾雅》
公驅及之康內。——《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微服遊於康衢。——《列子·仲尼》
(4) 姓
詞性變化
〈形〉
(1) 安樂,安定 [easy]
民康樂。——《禮記·樂記》
無己大康,職思其居。——《詩·唐風·蟋蟀》
上下和洽,海內康平。——《漢書·宣帝紀》
日康娛以自忘兮。——《楚辭·離騷》
又如:康樂(安樂);康阜(安和富足);康娛(歡娛安樂);康福(安樂,富裕)
(2) 健康 [health;well-being]
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又如:康健(安康強健);康勝(康健安泰);康寧(健康平安)
(3) 太平;安寧 [peaceful;stable]
海、 沂之康,實賴 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晉書》
又如:康時(太平盛世);康乂(安治,太平無事。乂:治理);康適(安適,安舒);康日(謂太平歲月)
(4) 豐足;富裕 [rich;abundant]
迄用康年。——《世說新語·周臣臣》
又如:康年(豐年)
(5) 四通八達的;四面八方的 [all round;extended in all directions]
爲開第康莊之路。——《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酌彼大康。——《世產新語·小甫賓》
又如:康衢(通向四面八方的寬闊大路);康功(平整道路之事);康莊;康逵(康莊大道);康途(康衢,猶坦途,大道。指生死之道);康爵(一說大的酒杯)
(6) 空 [empty]
酌彼康爵,以奏爾時。——《詩·小雅·賓之初筵》
斡棄周鼎兮寶康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康瓠(空酒器,比喻腹中空空的庸才)
〈動〉
(1) 褒揚;讚美[praise]
康周公,故以賜 魯也。——《禮記》
(2) 使安定[stablize]
文王康之。——《荀子·王制》
又如:康護(安定維護);康隆(使安定興盛)
(3) 安撫 [console]。
如:康救(安撫拯救);康惠(安撫惠愛);康濟(安撫救濟)
常用詞組
康 國語辭典
-
平安、安定。如:「安康」、「康樂」。《書經·益稷》:「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豐足、富裕。如:「小康」、「康年」。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杭土麗且康,蘇民富而庶。」
-
身體強健。如:「健康」、「康強」。《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
-
通達、平坦。《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大陸地區西康省的簡稱。
-
姓。如元代有康進之,清代有康有為。
〔古文〕𠭳【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
𠀤音穅。【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無巳大康。
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書·益稷】庶事康哉。
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註】瓠,壺也。【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爾雅·釋詁】漮,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禮·明堂位】崇坫康圭。【註】康讀爲亢。【疏】亢,舉也。
康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