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牀
名
(1) (形聲。從木,爿( pán)聲。本義:坐臥的器具)
(2) 同本義 [bed]
牀,安身之坐也。從木,片聲。字亦作牀。古閒居坐於牀,隱於幾,不垂足,夜則寢,晨興則斂枕簟。——《說文》
在下而安者也。——《易·剝牀》王注?
媒人下牀去,諾諾復爾爾。——《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阿母得聞之,槌牀便大怒。——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3) 又如: 單人牀;雙人牀;帆布牀;摺疊牀;臥病在牀;牀裙(牀圍,圍在牀四周的綢、布等);牀地平(牀面);牀背閣(置於牀背的長方形櫃子,上面放被褥,下有箱、屜);牀上安牀(牀上放牀。比喻無謂的重複)
(4) 牀形物 [sth.shaped like a bed]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牀注。——杜甫《羌村三首》
(5) 又如: 機牀;車牀;硫化牀;河牀;苗牀
(6) 安放器物的平板或架子 [rack]。如:琴牀,印牀
詞性變化
量
用於被子等。如:兩牀被;一牀鋪蓋
常用詞組
床 國語辭典
坐臥的器具。唐·杜甫〈樹間〉詩:「幾迴霑葉露,乘月坐胡床。」也稱為「坐榻」。
安放器物的架子。如:「琴床」、「墨床」。
像床一樣的地面。如:「河床」、「苗床」、「花床」。
量詞。計算被褥、毛毯等的單位。如:「一床棉被」。
安身之坐者。从木爿聲。仕莊切〖注〗徐鍇曰:“《左傳》薳子馮詐病,掘地下冰而牀焉。至於恭坐則席也。故从爿,爿則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箸。至於牆、壯、戕、狀之屬,竝當从牀省聲。”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音牆。且《說文》無爿字,其書亦異,故知其妄。”
(牀)安身之几坐也。鉉本作安身之坐者五字,非是。牀之制略同几而庳於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牀制同几,故有足有桄。牀可坐,故尻下曰:処也,從尸得几而止。引孝經仲尼凥而釋之曰:謂閒居如此。按得几而止者,謂得牀而止也。仲尼凥者,謂坐於牀也。上文曰:凭,依几也。乃謂手所馮之几。漢管寜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此皆古人坐於牀,而又不似今人垂足而坐之證也。牀亦可臥。古人之臥,隱几而已。牀前有几。孟子隱几而臥是也。孟子曰:舜在牀琴。葢尚書佚篇語也,而古坐於牀可見。琴必在几,則牀前有几亦可見。然則古人之臥無横陳者乎。曰有之。弟子職曰:先生將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問疋何止。內則曰:父母舅姑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論語曰:寢不尸。左傳:掘地下冰而牀焉,鮮食而寢。皆是也。內則云:少者執牀與坐,御者舉几,謂晨興時也。卽以所衽爲所坐也。從木爿聲。今書牂斨牆壯戕狀將字,皆曰爿聲。張參五經文字爿部曰:爿,音牆。九經字㨾鼎字注云:下析木以炊。篆文木,析之兩向。左爲爿,音牆。右爲片。李陽冰亦云:木字右旁爲片。左爲爿,音牆。許書列部,片之後次以鼎。然則反片爲爿,當有此篆。六書故曰:唐本說文有爿部。葢本晁氏說之參記許氏文字一書,非肊說,其次弟正當在片後鼎前矣。二徐乃欲盡改全書之爿聲爲牀省聲。非也。顧野王片部後出牀部,則其誤在前耳。仕莊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