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wà

ㄨㄚˋ

部首 口

部外 10

總筆畫 13

嗢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5E2

左右結構

2512511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jlg

rabt

jklk

66012

拼音 wà

注音 ㄨㄚˋ

部首 口 部外 9總筆劃 12

基本區 55E2筆順 251251125221

嗢 基本解釋

● 嗢

wà ㄨㄚˋ


  1. 吞嚥。
  2. 笑。

德語 Wa (Eig, Fam)

【漢典】

嗢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嗢 wà

動

(1) (形聲。從口,昷聲。本義:咽)

(2) 咽,通過口和喉關入胃內 [swallow]

嗢,咽也。——《說文》

(3) 又如:嗢咽(吞嚥,飲吞)

(4) 笑 [laugh]

樂不勝謂之嗢噱。——《通俗文》

嗢噱終日。——《琴賦》

(5) 又如:嗢呼(笑呼)

(6) 吐出 [vomit]。如:嗢嗢(反胃欲嘔的聲音)

常用詞組


嗢噱
【漢典】

嗢 國語辭典

嗢ㄨㄚˋwà
動
  1. 吞咽。《說文解字·口部》:「嗢,咽也。」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低頭增歎詫,到口復嗢咽。」

【漢典】
【丑集上】【口】 嗢·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嗢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嗢·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玉篇】乙骨切【唐韻】烏沒切,𠀤音搵。【說文】咽也。【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註】咽中先噦而理氣也。一曰嗢噦,吐飮之貌。

又【廣韻】複姓,後魏書有嗢盆氏。

又三字姓,嗢石蘭氏。

又【集韻】烏八切,音穵。義同。嗢字从口𥁕聲。

【漢典】
【卷二】【口】

嗢 《說文解字》

【卷二】【口】
《說文解字》

咽也。从口𥁕聲。烏沒切

《說文解字注》

(嗢)咽也。咽當作噎。聲之誤也。欠部曰。䯉、咽中息不利也。與嗢音義同。𥬇云嗢噱者。嗢在㗋中。噱在口也。从口。𥁕聲。烏𣳚切。𥁕聲在十三部。與十五部合音冣近也。

【漢典】

嗢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ɑ˥˧ 日语读音 MUSEBU NOMU韩语罗马 OL现代韩语 올越南语 ồn

客家话 [海陆腔] wut7 [梅县腔] wut7 [台湾四县腔] wut7 [客英字典] vut7粤语 wat1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沒韻 入聲 𩑦小韻 烏沒切 一等 合口;影母 黠韻 入聲 婠小韻 烏八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沒部 ;王力系统:影母 物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嗢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嗢」 說文‧口部「嗢」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CHN
TPE
HKG
異體字
嗢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䠚(wa4)
    2. 䎳(wa4)
    3. 韤(wa4)
    4. 韎(wa4)
    5. 聉(wa4)
    6. 㒝(wa4)
    7. 䚴(wa4)
    8. 婠(wa4)
    9. 膃(wa4)
    10. 襪(wa4)
    11. 韈(wa4)
    12. 腽(wa4)
同部首
    1. 嘹
    2. 召
    3. 啾
    4. 哶
    5. 吊
    6. 啔
    7. 嗥
    8. 嘪
    9. 呃
    10. 呌
    11. 㖣
    12. 囑
同筆畫
    1. 䇲
    2. 敠
    3. 扊
    4. 敤
    5. 葒
    6. 貹
    7. 㓻
    8. 氮
    9. 缗
    10. 嫅
    11. 硫
    12. 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