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口,刀聲。本義:呼喚)
(2) 召喚。用言語叫人來 [call;summon]
召,呼也。從口,刀聲。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說文》
召,呼也。——《廣雅·釋詁二》
召有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趙御吏。
大府召視兒。——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亦召供奉。——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3) 又如:召呼(呼喚;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喚來)
(4) 招致 [incur]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勸學》
召武受辭。——《漢書·李廣蘇建傳》
收召後學。——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召鬧取怒。
(5) 又如:召引(招引;引導);召幸(被招致或寵愛的人);召取(導致;引來)
(6) 邀請 [invite]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鄰人。——《淮南子·脩務》。注:“召,猶請也。”
令召客者酒酣。——《呂氏春秋·分職》
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呂氏春秋》
(7) 徵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 [recruit]
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爲 右北平太守。——《史記·李將軍列傳》
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累召不應。——《後漢書·張衡傳》
卒不召。——《明史》
召爲南京右僉都御史。
(8) 感化和召喚 [move and inspire]
物色相召,人誰獲安!——《文心雕龍》
(9) 召集 [call together]
召令徒屬。——《史記·陳涉世家》
悉召羣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召諸貴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召會武官。
常用詞組
召 國語辭典
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如:「召喚」、「召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召 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招致、引來。如:「召禍」。《書經·微子》:「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
國名。周畿內國,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岐山縣西南。
姓。如漢代有召平。
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ɑu˥˧; ʂɑu˥˧ 唐代读音 djhiɛ̀u日语读音 MESU韩语罗马 SO CO现代韩语 소越南语 chịu
客家话 [海陆腔] seu5 cheu5 [宝安腔] zau1 [沙头角腔] zau1 [东莞腔] zau1 [梅县腔] zhau5 [台湾四县腔] seu5 ceu5 [客英字典] chau5 sh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ceu4 jio4 sau4 seu4 [陆丰腔] shau5粤语 siu6 ziu6潮州话 diou6/diao6 <姓>siou6/siao6
近代音 照母 蕭豪韻 去聲 趙小空;中古音 澄母 笑韻 去聲 召小韻 直照切 三等 開口;禪母 笑韻 去聲 邵小韻 寔照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豪部 ;定母 豪部 ;王力系统:定母 宵部 ;禪母 宵部 ;
召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