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表示時序終了,已進入寒冷季節。四季中的第四季,即農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爲是從12月至3月,農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時盡也。——《說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詩·邶風·穀風》
無冬無夏。——《詩·陳風·宛丘》
冬者,五穀成熟,物備禮成。——《後漢書·張純傳》
又如:冬暖夏涼;冬釀(冬季釀酒);冬溫(冬天所害的一種熱病);冬計(寒冬的生計)
(3) 冬月,陰曆十一月的俗稱 [the 12th month]
適冬(陰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清· 林覺民《與妻書》
(4) 最後,終 [end]
誥誥作事,毋從我冬始。——《馬王堆漢墓帛書》
常用詞組
冬 國語辭典
-
一年四季中的最後一季。農曆指立冬至立春的時期,一般而言氣溫較低。若以北半球氣候論,概指十一月或十二月至翌年的二月或三月期間。如:「寒冬」、「殘冬」、「冬天」。
-
閩南方言。代表一年的時間。如:「兩冬」、「三冬」。
-
姓。如三國時有冬逢。
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uŋ˥ 唐代读音 *dong dong日语读音 FUYU韩语罗马 TONG现代韩语 동越南语 đông
客家话 [海陆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粤语 dung1潮州话 dang1 (tang)
近代音 端母 東鍾韻 平聲陰 東小空;中古音 端母 冬韻 平聲 冬小韻 都宗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冬部 ;王力系统:端母 冬部 ;
冬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秦系簡牘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