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
mào ㄇㄠˋ①-⑮《廣韻》莫報切,去号明。又莫北切。幽部。⑯《集韻》莫佩切,去隊明。
- 帽子。後作「帽」。《漢書•嶲不疑傳》:「衣黄
𧞟褕,着黄冒。」
- 古代殮屍的布囊。《儀禮•士喪禮》:「冒:緇質,長與手齊;䞓殺,掩足。」
- 覆蓋,籠罩。《易•繫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矣。」
- 漫溢;淹沒。《漢書•王商傳》:「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
- 干犯;觸犯。 《史記•吴太伯世家》:「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
- 頂着;不顧。《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
- 輕率;莽撞。《三國志•吴志•諸葛恪傳》:「冒昧陳聞,乞聖朝哀察。」
- 假充;冒充。如:冒領;冒牌。《史記•游俠列傳》:「臨晉·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關。」
- 向外透;往上升。如:冒煙;冒氣;冒汗。明朱有燉《義勇辭金》第三折:「忽突突血冒,番滚滚成壕。」
- 貪。《左傳•文公十八年》:「貪于飲食,冒于貨賄。」
- 通「懣」。氣鬱;中醫指暈眩,昏厥。《素問•玉機真藏論》:「忽忽眩冒而顛疾。」
- 嫉妒。後作「媢」。《書•泰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
- 同「瑁」。玉製禮器。《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
- 方言。沒,沒有。也作「冇」。
- 姓。《字彙•门部》:「冒,姓。」
- 〔瑇冒〕同「瑇瑁」。《集韻•隊韻》:"瑁,瑇瑁,龜屬。亦省。」
● 冒
- 〔冒頓〕匈奴單于名。《史記•匈奴列傳》:「單于有太子名冒頓。
英語 risk, brave, dare
德語 emporsteigen (Rauch, Qualm) (V),quellen (Wasser) (V),vorschnell, betrügerisch (Adj),ohne Rücksicht auf
法語 émettre,brave,courageux,oser
冒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冒
名
(1) (會意。小篆字形。上爲帽子,下邊是眼睛。本義: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hat]
著黃冒。——《漢書·儁不疑傳》
白紗冒者,視朝、聽訟、宴見賓客之服也。——《新唐書》
又如:冒絮(頭巾)
(3) 古代殮屍的布囊,由上下兩截合成 [sack]
冒:緇質,長與手齊。——《儀禮》
(4) 冒與芼古字通。芼,菜也 [vegetables]
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枚乘《七發》
(5) 通「瑁」。天子所執之玉 [ceremonial jade]
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周禮·考工記·玉人》
詞性變化
動
(1) 戴帽 [hat]
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戰國策》
(2) 貪求,不知滿足地追求 [be greedy for]
舟人冒利。——黃宗羲《餘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左傳·文公十八年》
又如:冒色(貪戀女色);冒沒(貪圖;貪得);冒榮(貪圖榮耀);冒亂(貪戀淫亂);冒貨(貪財)
(3) 蓋蒙 [cover]
下土是冒。——《詩·邶風·日月》
善惡相冒。——《漢書·翟方進傳》
蠟和紙灰之類冒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又如:冒陰(籠罩着陰影)
(4) 不顧;頂着 [risk]
冒風馳行。——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惟冒險也。——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冒突(冒進直前);冒夜(不顧黑夜);冒死(不顧生命危險);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鋒)
(5) 向外透;往上升 [emit]。
如:冒忿(泄恨);冒煙
(6) 假冒 [pretend to be]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又如:冒認(冒名認取);冒功(假冒功績);冒佔(冒名佔有)
(7) 侵犯;違犯 [encroach on;violate]
習俗薄惡,民人抵冒。——《漢書·禮樂志》
其君貪冒辟邪。——《國語·周語上》
有冒上而無忠下。——《國語·晉語》
稍近,益狎,蕩倚衝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啓《博雞者事》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衝冒;冒犯);冒昧(冒犯,無知而妄爲);冒文(違犯法令條文);冒法(違犯法規)
(8) 蒙受;承受 [suffer from]。
如:冒恩(承受恩澤);冒拜(承受官爵)
(9) 通「媢」。嫉妬 [envy]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書·秦誓》
(10) 通「懋」。勉勵 [encourage]
我鹹成文王功於不怠,丕冒。——《書·君奭》
形
(1) 冒失;冒昧 [boldly]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資治通鑑》
又如:冒勢(魯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輕率,魯莽);冒行(冒然行動;冒然實行);冒撞(冒失魯莽)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冒 Mò
常用詞組
冒 國語辭典
-
由下往上或往外透出、發散。如:「冒煙」、「冒氣」、「冒汗」。
-
衝犯、不顧。如:「冒險」、「冒犯」、「衝冒」。《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張空拳,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宋·華岳〈驟雨〉詩:「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
假稱、假託。如:「冒名」、「假冒」。《漢書·卷五五·衛青傳》:「青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氏。」
-
鹵莽、莽撞。如:「冒犯」、「冒進」。
-
姓。如元代有冒致中,清代有冒襄。
-
參見「冒頓 」條。
〔古文〕 𡈘
𡇾【唐韻】莫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
𠀤音耄。【說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苟容。【註】師古曰:貪蔽也。【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註】冒,蔽也。
又假稱曰冒。【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
又與媢通。【正韻】忌也。【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又通作瑁。【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密北切,音黙。【增韻】貪也。【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又犯也。【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又單于名。【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又【集韻】【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註】毒音代,冒音妹。【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冒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ɑu˥˧; mo˥˧ 唐代读音 mɑ̀u日语读音 OKASU OOU韩语罗马 MO MOK现代韩语 모越南语 mạo
客家话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 met8 [客英字典] mau5 [海陆腔] mo6 mau6 [梅县腔] mau5 [陆丰腔] mo6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东莞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o5 mau5粤语 mak6 mou6潮州话 mau6 mok8
近代音 明母 蕭豪韻 去聲 貌小空;中古音 明母 德韻 入聲 墨小韻 莫北切 一等 開口;明母 号韻 去聲 曰小韻 莫報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蕭部 ;王力系统:明母 幽部 ;